<<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剧命运(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百三十一章 悲剧命运(3/4)

于执行战略任务。

    多次局部战争已经表明,轰炸机除了是携带核武器的战略打击平台之外,也是非常理想的常规打击力量。比如,H-56的单机投弹量相当于十五架J-66在正常情况下的投弹量,而出动一架H-56的费用与维护成本,显然要比出动十五架J-66高得多。即便在大量使用精确弹药的情况下,轰炸机巨大的弹药运载与投掷能力依然拥有巨大的实战价值,是远优于战术飞机的打击力量。

    问题是,H-82的常规打击能力也比比H-56高多少。

    虽然H-82的最大载弹量在理论上远超过了H-56,但是除了极少数时候,轰炸机都不可能以最大载弹量起飞,而且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大规模使用,弹药投掷能力已经不是衡量打击能力的主要指标了。说白了,如果投下一百枚炸弹只有一枚命中,那与投下一枚炸弹直接命中根本没有区别。

    显然,如果使用精确制导弹药,H-82与H-56都很难获得在一次任务中投下数十吨炸弹的机会。

    这样一来,H-82的载弹量优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相对而言,H-56更低的飞行成本与更为低廉的维护费用,使其更能迎合空军的胃口。

    可以说,如果不是空军已经在H-82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华元的研制经费,以及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急需这笔订单来维持正常运转,以及中国仅剩下三架航空企业具备设计与制造轰炸机的能力,中国国民议会肯定不会批准H-82的量产订单,而会让空军继续对H-56机群进行翻新改进。

    事实上,在订购了H-82之后,中国空军依然在改进……的最后一种改进型,即H-56S在一九九二年问世,随后中国空军就从H-56机群中挑选出了一百八十六架,将其改进为H-56S,并且计划把H-56S的服役时间延长到二零三二年。因为在改进中全面加强了机体结构,而且空军开始控制轰炸机的飞行时间,所以半数以上的H-56S有望在二零三二年之后通过翻新,把服役时间延长二十年,即一直使用到二零五二年。

    相比之下,H-82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

    虽然以冷战后的标准来说,一百二十架的订单不算少,可是以冷战时期的标准而言,这个数量简直少得可怜。

    要知道,在H-56之前,中国空军有七种服役时间不到十年的轰炸机,而且每一种的装备数量都超过了一百二十架。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