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生缺陷(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生缺陷(3/4)

种战舰上安装了两座核反应堆,赋予其三十三节的航速。为了增强其防空能力,为其配备了远中近三套防空系统,总共有近两百枚防空导弹,此外还安装了六座用于拦截反舰导弹的速射炮。为了增强其反潜作战能力,设置了一座可以容纳三架大型反潜直升机的机库,并且配备了两套能够发射反潜导弹与重型反潜鱼雷的发射系统,以及完整的声纳探测系统。

    总而言之,“威廉大帝”级的设计,完全围绕着反舰导弹进行。

    说白了,为了让四十八枚重型反舰导弹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帝国海军才为其配备了强大的防空与反潜能力。

    显然,帝国海军战舰的核心就是反舰导弹。

    这一点与依靠舰载航空兵为主的中国海军截然不同。

    很多人在感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冷战时期研制了大量性能先进、威力巨大的反舰导弹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导弹本身就是一种低投入低价值的武器系统,而且也是技术实现难度最小的武器系统。

    说白了,中国海军在冷战时期拥有的导弹并不比德军差。不同的是,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中国海军的超级航母、核潜艇与舰载机,而不是这些平台使用的导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没有足以引起他人关注的航母与舰载机,因此其导弹系统成为了焦点,也因此得到了外界的广泛认识。

    显然,帝国海军以导弹为核心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可否认,“威廉大帝”级巡洋舰非常强大,是大战之后战斗力仅次于航母的战舰,可是其局限性也极为明显,即要让反舰导弹发挥威力,就必须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六百公里,甚至更近一些。问题是,在海战中,以超级航母为核心的中国舰队,显然不可能给予对手这样的机会。要知道,在“威廉大帝”级巡洋舰形成战斗力的时候,中国海军的第四代舰载战斗机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而J-78的作战半径高达一千二百公里,即便是J-88的对海打击距离也在八百公里以上。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的大型战舰是徒有其表。

    此外,如果“威廉大帝”级巡洋舰真有帝国海军吹嘘的战斗力,那么帝国海军为什么要在八零年代开始建造大型航母呢?

    帝国海军的发展方式,产生了一个谁也不能忽略的影响。

    这就是,在整个冷战期间,虽然帝国海军是中国海军最强大的对手,在七零年代末与八零年代初,还对中国海军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帝国海军也没有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