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生缺陷(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生缺陷(2/4)



    事实上,在冷战初期,中国海军也采用了类似的发展方式,即明确各种战舰的职能,舰队才是最基本的战斗单位。

    不同的是,中国海军一直以航母为核心,而帝国海军则没有这个核心。

    由此造成的影响就是。帝国海军的水面战舰的武器配重更大,因此看上起帝国海军的战舰更注重进攻。

    当然,这也与两国的技术实力有直接关系。

    这就是,中国掌握着更加先进的电子技术,而且在动力技术上也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国海军拥有的弹药,特别是导弹往往能够做得更小一些,而帝国海军在没有这些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弹药的重量来实现某一种特定功能,从而让帝国海军的战舰具备与中国舰队抗衡的能力。

    此外,较为单一的打击手段。也对帝国海军的战舰产生了巨大影响。

    别忘了,在中国海军中,航母能够成为绝对的核心,主要是航母不但拥有舰队里最主要的打击力量,也是舰队里最主要的防御力量,即强大的舰载航空兵赋予了中国舰队全面的作战能力。

    问题是,帝国海军并没有强大的舰载航空兵。

    这样一来,舰队的进攻与防御都需要依靠战舰,特别是战舰配备的武器,因此帝国海军也更加重视反舰导弹、反潜导弹与防空导弹,并且把导弹武器做为了帝国舰队最为主要的打击与防御手段。

    这一点,在“雷德尔”级航母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要知道,“雷德尔”级是大型航母,而中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上都只配备了数量有限的近程防空系统,做为大型战舰所必须具备的攻击与防御能力都由舰载航空兵提供,而“雷德尔”级上不但配比了射程高达一百公里的区域防空导弹,还安装了二十四枚垂直发射的远程反舰导弹。

    说白了,帝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不足以承担起主要的打击与防御任务,也就不得不依靠导弹来提高舰队的作战能力。

    最典型的就是“威廉大帝”级巡洋舰。

    这种在一九七八年开工建造、首舰于一九八四年建成服役,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二万八千吨,被中国海军称为“最后与最强战列巡洋舰”的战舰,其主要武器并非大口径舰炮,实际上该舰的主炮是一座双联装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其主战武器是设与舰桥前方的四十八枚垂直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

    从某种意义上讲,“威廉大帝”级巡洋舰就是为了搭载重型反舰导弹而设计的。

    为此,帝国海军在这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