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攀新高峰(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攀新高峰(3/4)

台大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并且由外部燃料箱运载燃料,助推器为两具大推力固体燃料火箭,在工作完毕之后,助推火箭与航天飞机脱离之后回收,而航天飞机凭借自身动力完成接下来的飞行,而外挂燃料箱将在跌入大气层之后烧毁。

    也就是说,整套系统中,只有外部燃料箱不能回收。

    显然,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损失,毕竟外挂燃料箱并不昂贵,而且体积庞大,也不易回收再使用。

    基本方案确定下来之后,航天飞机工程就快马加鞭的运行了起来。

    事实上,当时除了轨道与重返大气层飞行器,也就是狭义上的航天飞机需要从头研制之外,其他的配套系统几乎都是现成的。比如航天飞机使用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就来自载人登月的运载火箭。至于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则是由中国空军在六零年代末投资研制的大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而来。

    一九七九年,中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星宿”号面世。

    当年年底,“星宿”号就进行了大气层内的第一次滑翔飞行。随后,其他技术与工程测试也紧锣密鼓的展开了。

    事实上,“星宿”号并不是第一架完成了外层空间飞行的航天飞机。

    从一开始,“星宿”号就被定性为试验样品,即主要用于试验测试,在完成了各种新技术的验证之后就将寿终正寝。

    只是,“星宿”号是唯一保留下来的航天飞机。

    “星宿”号的测试工作持续到一九八一年,随后被移交给了中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并且成为了镇馆之宝。

    同一年,“猎户座”号航天飞机制成。

    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四日,“猎户座”号载着五名航天员与一枚科学试验卫星,在台湾的玉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可以说,这是自载人登月工程之后,人类在航天领域迈出的一大步。

    此后,中国相继制造了“射手座”号、“天鹅座”号、“狮子座”号与“仙女座”号等四架航天飞机。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这五架航天飞机承担了中国航天发射工作的八成,而中国也因此几乎废弃了所有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把重点放在了航天飞机上,也因此成为了载人航天头号强国。

    这五架航天飞机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差别。

    正常情况下,每架航天飞机一次能够运载七名宇航员与二十四吨货物,轨道运行周期在十五天以内。

    在航天飞机正式投入运作之后,那些之前支持该项目的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