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攀新高峰(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攀新高峰(2/4)

限于少数特定用户。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登月工程让中国航天摘取了航天领域的桂冠。也导致中国航天走上了歧途。

    与之相比,更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载人登月工程结束之后,航空航天部还有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价值?

    显然,顾祝同在担任部长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问题是,他的接班人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正是如此,中国需要另外一个具有足够影响力,更得有足够价值的航天工程,才能保住航空航天部,并且推动航天技术的全面进步。

    一九七五年。“重返大气层航空载人航天平台”正式上马。

    当时,中国航空航天部给这个项目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即“航天飞机”。

    按照中国官方用来游说国民议会、以求获得拨款的宣传资料,虽然航天飞机的制造价格是同级别运载火箭的十倍,但是航天飞机能够使用一百次,而运载火箭是一次性用品,所以航天飞机的经济效益超过了运载火箭。当时,航空航天部甚至提出,五架航天飞机就能满足中国的全部航天需求。

    一时之间,“航天飞机”成为了被热炒的词汇。

    结果就是,中国国民议会在当年十月,就为航天飞机工程划拨了五十四亿华元的启动资金,并且责成航空航天部联合其他部门与机构,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直接向国民议会负责。

    这下,“航天飞机”成为了中国航天的新重点。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载人登月工程中积累下来的先进技术,扫清了研制航天飞机的技术障碍。

    比如,用在航天飞机上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就来自载人登月工程。

    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航天飞机仅凭自身的动力,难以做到航天飞行,因此在起飞阶段必须使用助推器。比较保守的选择是使用两具液体燃料火箭,与航天飞机配备的三台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构成第一级,然后由航天飞机自行构成第二级,就能使航天飞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问题是,这套方案有有个弊端,即液体燃料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不能重复使用。

    此外,如果使用液体燃料火箭的话,就必须使用足够大的火箭,也就得降低航天飞机本身的推力。

    显然,这必然导致航天飞机的运载能力降低。

    这时,中国在固体燃料火箭上的技术优势有了用武之地。

    最后确定的方案是,航天飞机配备三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