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到这儿还挺好,要逻辑有逻辑,要情理有情理,康术德都有点听入神了。
可宁卫民实在不该触景生情,被满桌酒菜儿旁一锅死眉瞪眼的窝头,感动得又多了句嘴。
“还有……眼下这窝窝头。”
这个比喻可有点不恰当,大转弯也很突兀,让被捧得云里雾里的康术德登时为之诧异。
“窝窝头?”
至于脑子里都在转悠窝头的宁卫民,则有点尴尬的一笑,赶紧解释。
“您别误会,我的意思是说,尽管现在这棒子面儿窝头看上去不算什么,好像是粮食里最便宜的东西。可杂粮也有杂粮的好处,营养价值终归比大米白面强。总有一天,它会气死烙饼,羞煞馒头,堂而皇之摆在山珍海味之中,比大鱼大肉还引人口水呢。您信不信?就连它也有一飞冲天的日子……”
但很显然,他这无意泄露的天机,是不会被康术德认可的。
以老爷子的经历和见识,可想象不出那样的情景,只有无奈的摇了摇脑袋。
脸上那副表情,就像最近这些日子,每天见他把辛苦钱都换了猴票一样。
非常为他的脑回路担心。
用民谚来说就是“一天到晚的大窝头,老腌萝卜没点儿油”。
于是这玩意突然间退去了华丽的装裱和配饰,只剩下了那又干又粗又牙碜的口感,和那寒酸的窟窿眼。
所以宁卫民曾经一度认为,过去的人一提苦日子必提窝头,似乎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矫情。
窝头这东西多好啊,别名可是叫“黄金塔”。
又营养又健康,味道鲜美,还不得糖尿病呢。
连窝头都不爱吃,爱想吃什么?
但当他也回到这个经济才刚起步的年代,不得不天天与此物为伍,他可就不这么想喽。
在缺盐少油的环境下,窝头已不再是酒席上的点缀,成了每餐必不可免的主食。
“你兜里也就剩俩窝头钱了!”
等等……
像这些话里的窝头,无不诠释着一个意义——贫穷。
要不价钱怎么比大米白面还贵呢?
这就叫价值发现。
什么韭菜炒窝头、包菜粉丝炒窝头、油渣儿椒盐儿窝头、辣椒炒肉末配窝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