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序(没兴趣的书友可略过)(2/6)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0001章 序(没兴趣的书友可略过)(2/6)

变,有50%的概率不发生衰变。那么在我们打开箱子观看猫的死活之前,我们是不知道其是生是死的。

    我们可以说,猫处于既是生、又是死的量子叠加态。一旦我们观察了猫,它就会塌缩到“生”或者“死”之中的某个状态。

    量子叠加态的概念在微观的量子世界是很具说服力的,是解释诸多实验现象必不可少的理论。可是当薛定谔把这个概念借由“薛定谔猫”这个理想实验推广到宏观世界后,就与我们的常识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我们何曾在生活中看到过既死又活的生物呢?然而,如果我们否认薛定谔猫的存在,就把世界运行的规律给硬生生的割裂开来了,也就是我们硬性的规定了,微观世界只适用量子物理规律,而宏观世界适用经典物理规律。这样好吗?科学吗?

    好吧,反正没有定论,先不谈这个。

    在避开了这个麻烦之后,它随即又给我们引出了另外一个深刻的问题:

    量子与经典的界限在哪里?我们可以在多大的系统中找到薛定谔猫态呢?争议存在了很多年,也同样没有定论。

    然而,尽管薛定谔猫提出后带来了诸多争议,但是这个绝妙的想法还是给了人们很多灵感,于是各种薛定谔猫的变种不断涌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艾弗雷特(Evertt)的多重世界理论,或者说波函数从不塌缩的假设。(注意了,这是本书重要理论基础)

    这个理论可以概括为薛定谔方程在所有时刻都成立;也就是说,宇宙的波函数从不塌缩。在艾弗雷特的理论中没有提到平行宇宙或者世界分裂,它们蕴涵于理论中,而不是事先假定的。

    他天才的洞察力在于,这个无塌缩的量子理论实际上与实验观测是一致的。通过艾弗雷特的理论,我们发现描述一个经典实在的波函数会逐渐演化,最终变为描述多个经典实在(即多个世界)相互叠加的波函数。

    对观察者而言,就是一个确定的物理系统,随着薛定谔方程的演化,变为一个按照一定几率分布的随机性系统,其几率与波函数塌缩办法算出的一致。

    (大家注意看一下这里,很重要)

    把艾弗雷特的理论稍微推广一下,我们就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反直觉的推论:

    量子自杀假说,或者说量子永生。

    什么叫做量子自杀呢?

    很简单,我们重新思考一下薛定谔猫的实验,这一次我们把实验的视角变换到猫身上。对于猫来说,尽管有一半的概率生

本章第2页/共6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