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航空工业部(3/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五回 航空工业部(3/5)

不论军用还是民用,绝大部分是从国外购买,而不能由国内制造提供;

    第二,旧中国没有支持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业。因此,即使制造了少量的飞机,也只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其他重要部件、成品,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起落架、座舱仪表设备,以及重要原材料等,都不能自给,而必须仰赖于外国;

    第三,旧中国航空研究shiyan设施简陋,缺乏起码的手段,因而不具备研究、设计、shiyan较高水平新机的能力;

    第四,旧中国政治腐败,战祸频发,尽管有一批受过航空工程教育的人材,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

    一言以蔽之,旧中国制造航空产品的基础十分微薄,基本上是从属于帝国*主义和为他们推销商品的附庸。

    这是旧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必然结果。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机滥炸、搬迁流离,以及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设备损失,工厂残破瓦解,除了留下一些航空jishu人才之外,仅有的一点微薄基础也所剩无几了。”

    小强说完这些,看大家有的已经拿笔纪录了起来。心下有些惶恐,自己这吊书袋子的话有啥好记录的啊。可是,也不能读书读半截就不读了吧,于是他看看总理,见总理对他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他继续照着自己的记忆说下去:

    “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重视航空在革命事业中的作用,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新中国航空事业进行了积极准备。

    远在一九二四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在苏联政府的援助下,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和军事飞机学校,并且选送学员到苏联学习,为革命队伍培养飞行骨干。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又决定把已经在苏联学习的常乾坤、王弼、唐铎等人先后转到苏联空军航校和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选调44名干部到星疆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务;还办起了星疆航空训练班,更多地培养航空人才。

    一九四一年,在盐安成立机械工程学校(航空学校),后并入抗日军政大学称抗大工程队,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聚集人材。

    日本投降以后,盐安中央军委航空组和各地到盐安的航空干部,随军挺进华北、东北,接收日本侵略军的航空*器材。

    一九四五年九月在张家扣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航空站,接收机场、航空*器材,进行人员培

本章第3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