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惊鸿客老师(2/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8章 惊鸿客老师(2/5)

十分满意的。

    直到张齐林离开的时候,都一种喝多了的懵逼感觉。

    但在面对夏天拿出的各种证据,他又不得不承认——好像惊鸿客老师真是这个小伙儿?!

    毕竟夏天一时兴起,还写了诸如《小马过河》《猴子捞月》等小故事。

    还有字体,这个也是个证据。

    如果想想的话,《咕咚来了》的故事简单,文笔简练,要说是年轻人写的也不奇怪。

    但那一手字,加上这个偏古老风格的笔名,让编辑部的人都没往这方面想!

    总之,张齐林这次的任务是完成了。还成功约了稿子。

    张齐林:这次的任务,应该是完成了吧?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要是让你们直接猜到作者是年轻人,你们能这么上心吗?

    这还是夏天看上去有十五六岁的样子,要是知道了他其实虚岁才 13岁,那不知道得多震惊呢!

    夏天跟张齐林聊了不少,比如过稿和稿费。

    《咕咚来了》给夏天三块四的稿费。

    那副水彩插画也被采用了,给了 6毛,给他凑了个整。

    四块钱也就是个零花钱吧。

    这年头写小说可发不了财,更多是因为文学梦。

    不过夏天现在需要通过写作来发泄心理上的一些憋闷感,钱不钱的……你能给多少钱?

    张齐林还向夏天约稿了,对于新编辑来说,手头能联系一批靠谱的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你看,夏天这不就成了他的第一个作者了吗~

    张齐林说《儿童文学》现在正在谋划“固定出版周期、面向全国发行”。稳定的来稿非常重要。

    对于夏天书桌抽屉中的那几篇稿子,他可是垂涎欲滴啊。

    夏天已经答应他,下个月还会投稿给他了。

    在张齐林走后,夏天开始整理脑海中的天启信息。

    关于《儿童文学》,而且是关于几十年后的。

    《儿童文学》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火爆起来了,最高单月销量超过 50万本。

    但到了九十年代,一切向钱看后,纯文学彻底垮了。

    96年《儿童文学》编辑部做了调查,发现各省的纯文学刊物几乎都没了——80年代一哄而上,现在一夜之间都消停了。

    各种儿童期刊相继停刊,《儿童文学》自己也岌岌可危,发行量一度只有 6万册。

    最终他们选择了:不

本章第2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