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思日孜孜”句:出自《尚书·虞书·益稷》,是禹在受命时向舜表明决心的话,意思是他贯彻帝君意志,在于每天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孜孜,勉功不怠之意。)
说到这儿,那首“候人兮猗”又开始在思宓心中低徊,忆及禹在途中和歌时的销魂黯然,思宓忽生感喟,纵是心怀缱绻的两位天各一方,这种牵挂却也爬山涉水,缕缕不绝。
也许,有人守望的地方,才有故土的意味吧,迎着眼前散落的月辉,他的心中倏而澄明。
神勇无比的阿宓哥,居然是在历经了那样的磨难后才拣回条命来,想想也好险哪,小哀轻吁一声,接着满是疑惑地问道:“你说的,是刚退的这场大水吗?”
望着两人迥然相异的影子,小哀接着滔滔不绝:“我阿翁说过,天地间所有生灵,心性都是相通的,不拘是何形体,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女娲母神抟土所造!你要晓得,她不光是捏个形体而已,还将自身的灵性揉到了所造之物上,虽不能像母神一样有七十般变化,但是得一两样,也很了不起了!喏,阿宓哥你就是‘这样’的人,我听说大禹首领在劈山之时会化成黄熊,那他也定是‘这样’的人喽!”信信然的语气里,有着孩童独有的憧憬向往。
“心性想通——说得妙,但愿人们都能这么想,也能少些犹疑惶惶了。”思宓怔怔地,反复咀嚼着小哀的话,舍不得放下。
就着初起的月色,他看到了思宓身旁的影子,那缓缓摇曳的,是丛尾无疑了。
思宓当下已明白,他嗔怪地瞥了眼天边的圆月,无奈笑笑,索性在脚边的树墩上坐下,伸手招呼小哀。
“给你瞧见了,”思宓故意猫腰下来,压低嗓子问刚回到身边坐下的小哀,“到底瞧见什么了?”
“其实我们这山上啊,也有些与众不同的族群,似乎身怀绝技,不过都没有阿宓哥厉害就是了。”小哀答得豪爽干脆。
“我能有什么厉害的?”思宓尾声扬得老高。
“都能骑到应龙背上,还不厉害啊?”小哀艳羡无比地笑道,顺带瞄了眼思宓腰间的笙簧,“这只笙黄,是刚才那位姐姐的吧?别看他们平时静悄悄的,也很少见到,若论吹奏女娲娘娘的欢歌,还是他们最拿手,恐怕这座山上的人都比不上呦。”
小哀自顾自捡起脚边的两瓣杏花,只觉香气沁人,“多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