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刘弗陵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刘弗陵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
刘弗陵:“将军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
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
刘弗陵:“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
刘旦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每一次敲击都像是战鼓的前奏,预示着一场风暴的临近。他低声而坚决地对上官桀说道:“此番,我们势在必得,霍光那老狐狸一日不除,我登基之路便一日难行。”
言罢,他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仿佛已看见自己身着龙袍,君临天下的景象。
上官桀点了点头,脸上挂着阴鸷的笑容,他缓缓展开一张密谋已久的布局图,图上密密麻麻标记着各方势力的动向与可利用的弱点。
刘弗陵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刘弗陵下诏召大将军。
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
整个京城,似乎都在这一夜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而上官桀与燕王刘旦,则如同两只蛰伏已久的猛兽,正等待着最佳时机,给霍光以致命一击,改写大汉的天命。
上官桀只有等到霍光休假沐浴时才能代替霍光处理奏章。
始元六年,上官桀与燕王刘旦的密室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紧锁的眉头与眼中闪烁的野心之火。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紧迫的气息,仿佛连时间都在为这场即将掀起的风暴加速流转。
燕王刘旦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亲自提笔,开始撰写那封足以撼动朝野的上书。笔尖在纸上疾驰,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霍光的刻骨仇恨。
燕王刘旦一边写,一边在心中默念:“霍光啊霍光,你万万想不到,你的‘忠诚’将成为你最大的罪状。”
与此同时,夜色已深,燕王府内却是一片忙碌。十余名精心挑选的死士,身着夜行衣,背负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