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黄白籍新政(3/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七十八章 黄白籍新政(3/3)

廷经济赋税命脉的黄籍踩在了脚下。

    



    南民一切的苦难就来自于那卷小小的黄檗纸札。

    课田税缴纳的赋税,户调式缴纳的绢布,世兵制父死子继征发的世兵,各种名目繁多的力役......

    



    庶民想要把荒地生田开辟成熟田又太难了,需要连年不断的垦地耨草,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父子两人穷极两代人,最多开辟出七八亩熟田,却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

    课田制和户调式全是太康年间颁布,赋税比起曹魏增加了一倍,这便是晋廷士族豪族无不怀念的太康之治。

    八圩里的庶民不识字,也不通算术,比起清议玄谈的名士更能理解卢祎说的这句话,因为他们每年都在经历粮税缴纳的苦事。



    租耕牛、租耕犁、粮种等等都需要用粮食偿还,大部分便于河水灌溉的水浇田又被士族豪族占了去,庶民拥有的田地不过是亩产几十斤旱地。

    另外,晋廷规定了庶民丁男的课田是五十亩,不是直接分配五十亩田,意思是每年需要缴纳五十亩田的粮税,至于庶民丁男有没有五十亩田就不是朝廷所在意的了。

    



    晋廷的正式户籍是黄籍,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札在秦汉年间是木牍,到了晋廷用黄纸替代了木牍,也就是造纸过程中添加了黄檗的纸,避免蠹鱼破坏了纸张。

    卢祎撩开了绛纱袍的宽大袖子,手里拿着一札黄籍,更加显眼的出现在庶民的眼睛里,高声道:“这便是县里的黄籍。”

    覆土台下方的庶民里立即出现了骚动,南民望着社戏台上的黄籍,眼里只有深深的恐惧,再也没了别的情绪。

    收藏方便下次阅读http://m.39j.net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章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