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阳燧(1/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4章 阳燧(1/3)

    后来玻璃传入中国,大家也就把琉璃叫成玻璃。

    其实只是看起来像而已,但是烧制方法和材质完全不一样。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

    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到了明朝,就失传了。

    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讲究一个火里来、水里去,制作过程就要二十几天,全程依靠手工,经过四十七道工序才能烧制成功。

    在古代技术不发达,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失败,烧制琉璃,不但需要技术,还需要运气。

    而且模具也只能用一次,如果失败,还需要工匠重新制作模具,所以传世下来的琉璃器很少,也很珍贵。

    总结起来就是,琉璃制品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而玻璃却能批量生产,价格就差在这里。

    十年前,一件唐代琉璃葫芦瓶就拍出过1.25亿,两年前,同样是唐代琉璃玉壶,拍出了1.62亿的天价。

    而明朝之后的琉璃,其实是工匠自己研究出来的,虽然也叫古法琉璃,可工序上无法完全复原,不管是材质、造型还是技法,都落了下乘,价格自然也低了不少。

    乾隆时期的红凤凰琉璃壶卖价只有200万美元,清代琉璃观音也只能拍出125万的价格,没有款识,也没有故事的琉璃制品,大概也就几十万,价格天差地别。

    在何仁给直播间的宝友科普琉璃的时候,现场的竞猜也已经完毕了,倒是有不少宝友猜对了,拿到了电视台送的小礼品。

    大部分观众能猜到是金质的镜子,也有一部分观众看出了上面镶嵌的玉和琉璃,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猜到是阳燧。

    这时淑淑又让何仁和周伟上台鉴宝,这次周伟就聪明多了,他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示意何仁先开口,他怕自己说完一大堆,何仁又来了一句“俺也一样”……

    何仁一点都不怯场,琉璃的知识他早就看过,不然刚才也不可能脱口而出,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何仁还是打开了鉴宝眼,但是系统显示的内容却吓了他一大跳。

    名称:金质螭龙纹嵌琉璃阳燧

    年限:两千两百五十年

    那不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何仁震惊地看着面前这位穿得像农民工的持宝人,他终于知道这人为什么要伪装了。

    这东西肯定不是好路来的,多半是盗墓所得

本章第1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