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机制在兰芳公司时期多次运用,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决策会议是兰芳公司时期由公司的功勋元老们组成的会议,以赵学宁为首,每一个人都是在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做出亮眼贡献、有一定威望和民意基础的人。
他们往往都很能打,或者能打,还有能打。
这个会议作为兰芳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赵学宁为其取名为董事会。
即赵学宁担任兰芳公司的董事长,而其余人都属于公司董事,当时,董事会三个月召开一次,有些时候事情紧急,则特事特办。
董事会中任何一个成员包括赵学宁在内都有提案权,具体的决策流程,就是董事会召开,将大家一段时间内积攒下来的提案全都拿出来共同商议,然后一起讨论,最后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通过为原则。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赵学宁过于突出的个人地位和强大的个人魅力、威望,所以往往他提出的提案、作出的决策,都能得到全票通过。
而其他人的提案则不然,且大家也习惯性的参考赵学宁的意见,赵学宁支持就支持,赵学宁不支持就不支持。
所以一开始的决策会议往往就成为了赵学宁的一言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赵学宁认为这样的情况不太符合他设立这个制度的初衷,尽管因为这群人都是他带出来的部下,他对这些人有绝对的威望影响,但他不希望一个理当群策群力的机构成为自己的独角戏。
他希望可以培养出一些具备优秀能力的部下。
因为不信任汉将汉兵,虽然清帝国军队在这一时期的主体组成部分依然是汉人,但是基本上都是驻防军队,战斗力堪忧。
弘历主要依仗的军事将领和精锐部队基本上都是满人,再加上一些蒙古人,而这些人数量有限。
对此,赵学宁深深地明白,所以他更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军队的建设上,于是,他计划中的十万军队现在已经超标完成了。
兰芳正规军的陆军目前只有七个兵团的建制,完成训练能投入实战的只有四个,还有三个正在建设当中。
但是算上处在兰芳控制之下的五万暹罗新军,兰芳的陆军就已经达到了十二万的规模。
说实话,就这样一支军队的规模,赵学宁觉得自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