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炒黄豆(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五章 炒黄豆(2/3)


    至于四个小家伙都没上过新式小学,尤其是李老三家里那两个更是一天书都没念过,名字都不会写,最好的办法还是先把他们送到学校和同龄人一起读书,打好基础。

    将来手里有积蓄了,可以再请陶行至先生回来一起办小学、办中学,条件成熟甚至可以办大学。

    算算时间,这位未来的“知行合一”教育家也快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了,到时候请蔡先生作陪,登门拜访一番。



    同时他还在抗战后期创办社会大学,并将儒家经典《大学》的第一句改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所以程诺对于这位先生是佩服得紧,也是他未来教育计划最重要的一环。

    将家里安顿好之后,程诺兴冲冲的去街上买了几斤黄豆回来,正想泡在水里就被拦住了。

    秀妮挽了挽袖子,拿过黄豆问道:“先生,您拿着黄豆要做什么?粗活让我来,要磨豆腐吗?这活我擅长,您就歇着吧。”



    看着俩人磕磕绊绊,程诺倒也不觉得寂寞,小院不再只是空荡荡的几间房子,多了些家的感觉。

    四条腿赶路总比两条腿快,晌午时分,一行人就赶到了四合院。

    将东西卸下来后,程诺指着前院的房子说道:“老李,你和嫂子就住前院吧,看看相中哪间就住哪间,稍微打扫打扫晚上就能住了。”



    其实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陶行至早年跟鲁勋一样,都是想学医报国。可后来发现想法不成熟,毅然放弃学医,来到美国求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与美式传统精英教育不一样的是,陶行至特别注重农村大众教育,回国后多次组织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国内历史上第一所农村幼儿园。

    



    在程诺的安排里,他准备到北平大学里发掘几个好苗子,到时候带到家里来着重培养,贵精不贵多。

    教室也不是只摆放书桌和黑板,还要再加上一些特殊装置、器材等,方便以后指导学生做实验。

    



    秀妮不乐意了,坐过去朝着腰上就是一拧:“看把你能的咋滴,去内城干了几天活就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哎呦哎呦,我这是赶车呢,先生还在车上坐着嘞!”

    



    “谢谢先生。”李老三道完谢后,指着南房疑惑道:“先生以后是要在家里教书吗?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