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别误会!(5/1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07章 别误会!(5/13)



    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定型实验,正在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补充,项目的进展还是很快的。

    而中大型客车鸿海则是京城二汽整合了其他工厂支援来的图纸和技术储备研发出来的客车。

    不过因为技术较为落后,底盘等动力部分亟待解决核心问题,所以在吸收了红星厂的底盘研究技术后,他们也确定了这一项目开发。

    红星客车厂将独立建设生产流水线,配套独立的零部件供应渠道,享用独立的技术支持。

    双方的投资形势和占比并没有做过多的介绍,主要宣传的方向还是遵照上面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生产,鼓足力量建设,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艰苦创业。

    核心价值观一定是要明确的,这一点很重要,主持采访的李学武多次针对这一问题提醒了他们。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记者也不都是乖宝宝,期间就提到了红星厂的老对手,京城一汽。

    他们也知

    道红星厂一定有所准备,所以没有问薛直夫,倒是问了古力同,对于与红星厂的合作在一汽的角度应该怎么看。

    古力同很想说他站着看也行,坐着看也无所谓。

    但是他既然代表京城二汽坐在这了,就得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他也是从形势、历史、需要以及双方的发展诉求等方面做出了兜圈子的解释,但态度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合作双赢。

    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产品供应链的打造和推广上,古力同很认同红星厂的发展模式和思想。

    那就是拓展思维,合作共赢。

    把生产交给专业的厂,抓好零部件产品质量管理,再管好汽车整装和运营售后,是未来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问,京城二汽都已经加入到了供应链系统内,又怎么会不给系统站台呢。

    越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入进来,零部件的价格越低,供应速度越高,品质内卷越优秀。

    而越多的整车生产企业加入进来不仅仅能带动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还能给这条供应链提供更多的驱动和活力。

    京城二汽和红星厂之间的合作就已经产生了红星客车厂这样的企业,要是更多的企业展开合作。

    公对公合作股份制在这个时候还并不算是很广泛的开展,但在外企合股都有的情况下,只要双方愿意,合作经营上面是不管的。

    比如很有名的橡胶工业公司,就是一种联合工业的发展模

本章第5页/共1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