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赭面状(1/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赭面状(1/3)

    “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这首来自白居易的《时世妆》,说的,便是来自雪域高原独有的特色——赭面。        不同于天然的高原红。        “赭面”是一种妆容。        是用一种叫做“多甲”的染料,涂抹在脸上的突起部分,使面部呈现赭红色的妆容。        用于防晒美容,滋润皮肤。        不同于动辄上万的护肤品,“多甲”的制作成本相对不高,不管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人人可用,是一种全民习俗。        唯一的问题是……        “赭面”涂上去比较吓人了,很像干涸的鲜血,透露着原始野蛮的气息。        与李恪刚才的话语相似。        历史上,文成公主初到逻些,对这种面妆甚感不适,“恶其人赭面”,于是松赞干布“下令禁之”。        于是,这种地域性的民族习俗,便不复存在了……        以上,便是来自《资治通鉴》。        不得不说,我大宋又开始一厢情愿了……公主和亲,始于贞观十五年,如果“赭面”真的被禁止了,那么以后人们将不会再见这种习俗。        事实上,德令哈夏塔图,墓葬的棺板画上,却再现了“赭面”妆容,且时间为大唐开元。        后来,白居易写了《时世妆》,时间为元和年间。        再后来,定结石窟壁画,同样出现了“赭面”,时间为晚唐。        ……        前后数百年。        被史书记载已经禁止的习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延绵贯穿了整个吐蕃王朝。        不仅如此,这股风还吹到了长安。        大唐仕女脸上那种红红的妆容,便是“赭面”的改良,鲜艳热情,标志着盛唐的兼容并包。        说到底,还是难为我们的士大夫了……        大唐临覆灭前,顺带手稍走了吐蕃、南诏、回鹘三个强国,后来的青唐吐蕃,早已不成气候。        可即便如此,我大宋还是感到肾透支了,力不从心。        怎么办呢?        不得已,唐吹一下吧。        好歹是中原正统,同样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唐人宋人是一家,唐朝征服过高原,就等于我们也是嘛!        写着写着,史官们就嗨了。        在文成公主面前,松赞干布主打的就是一个言听计从。  

本章第1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