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公私】(2/6)
底色 字色 字号

0025【公私】(2/6)

息道,“若非为了科举,谁又愿做只有几亩薄地的主户?”        宋代的科举门槛,比明代更加严格。        首先必须是主户,即给朝廷上过税。        其次有身份限制,出家人不行,卖艺卖身的不行,甚至连工商从业者都不行。        宋代的科举资格审查,大概可以归纳为七条,朱铭已犯了其中三条:第一,籍非本土,假户冒名;第二,祖上三代,犯罪情况不明;第三,曾经做过“商人”或“和尚”。        但规矩定下,就是用来违反的。        乱改户籍的宋代考生特别多,朝廷根本就懒得管,除非有人举报闹大了。        还有就是工商从业者,沿用唐代规定不许科举。但实际操作起来,考科举的工商子弟多了去,就连宋英宗都颁布诏书:“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这份诏书,等于承认工商子弟能够科举做官。        啥叫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        能考上的就是,考不上的就不是!        白崇彦仔细思索片刻:“这样吧,卖给你们的山地和山林,全都挑选没有地契的。你们今后的身份,是从荆湘逃荒来的流民,已经在本地开荒数年。那些山地,都是你们开垦出的荒地,官府依律给你们户籍和田契。”        “如此,大善!”朱铭非常满意。        宋代不但鼓励兼并,还鼓励百姓开荒,只要把土地开垦出来,朝廷就给予户籍和田契,甚至新开荒地还有赋税减免。        看似是个良政,其实早就变形。        就拿京西南路来说,紧挨着首都开封所在的京西北路,按理说应该人口稠密、百姓富庶才对。实际情况却是,地广人稀,田野荒芜!        有大片荒地,百姓却不愿开垦。        一是你开垦数年,好不容易耕熟了,能去官府登记领证了,突然就有豪强跳出来,说这明明是俺们家的地。就算豪强不出手,官府那里也不好搞,田契很难拿到,收税却一个比一个积极,分分钟让你重新破产。又或者,你开垦出十亩地,等到交税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要交二十亩税。        如此种种,百姓更愿涌进城里打工,宋代的城市人口比例,甚至超过了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初期——但由于农村人口不足,宋代的市镇数量,远不及后面几个朝代。        当然,京西南路的荒芜凋敝,还有着更复杂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朱铭和朱国祥父子俩,想通过“开荒”获得户籍,必

本章第2页/共6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