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送东西(5/6)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62章 送东西(5/6)

  “要想踢好球,一是要玩命,二是要有绝活。”

    咝。

    曹鸿翔一拍大腿,“好啊!球不就得这么踢么?您改的太好了!”

    “成,就这么的吧,你安排发8月的头条。”江弦拍了板。

    “头条?!”

    幸福来的太突然,曹鸿翔一时间还没办法接受,试探性的问:

    “不、不用再改了?”

    “怎么?你还有哪儿不满意?还俩月呢,要改改我也没意见。”

    “没没没!”

    曹鸿翔否定的干脆利落,把头都给摇成了拨浪鼓。

    瞅着这小子一脸得意,江弦笑笑,掏出样东西塞他手里。

    “甭闲着,去帮我送个东西。”

    “这练什么气功呢?”

    张守仁搁旁边儿看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这俩人练得是什么路数。

    江弦本人和茅公两人在序文里一问一答,彼此回忆,交相辉映,情真意切,惹得多少读者潸然泪下,回忆那位不久前辞世的文坛巨匠。

    经过三审,《十月》编辑部决定发表江弦这篇《高山下的花环》。

    之前说过,《十月》是双月刊,他这个双月刊和《收获》不同,是单月发行,《花环》被安排在今年7月第4期上。

    没错,《高山下的花环》还没发表,只是经过了小范围的流传,就已经被视作当代军事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了。

    这天,张守仁敲开了江弦的家门。

    他来的时候,江弦和朱琳俩人穿着运动服,正在楼底下空地练功。

    这篇文学评论不光写得好,还出自冯沐同志之手。

    冯沐是“山药蛋派”的伯乐,在另一时空中,他给争议巨大的《乔厂长上任记》撰过文,给寂寂无名的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撰过文,是文学批评界的一座高山。

    在这篇文学评论当中,冯沐没有吝啬他对江弦这名作者的喜爱,在评论中认定江弦是一位“有良心、有才能的作家”。

    《十月》的编辑们雄心勃勃。

    不仅准备在头条位置刊登《花环》,还要同期配发江弦的近照和简介以及冯沐的评论,力求向广大读者隆重推介这部振聋发聩的当代军事文学史“扛鼎之作”。

    合该如此!

    前段时间人家出版的《铜钱街》可是用了茅公留的一篇序!

    这篇文学评论对江弦的《花环》这篇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定其是

本章第5页/共6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