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场离经叛道的风暴(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章 一场离经叛道的风暴(2/3)

林语堂先生,总是被诟病一稿两投,同样的内容,他写一份中文的,写一份英文的,拿两份稿费。

    穷而后工,张艾玲都说:‘喜欢钱是因为吃过没钱的苦’,写作是一件会挨饿的事情,没有物质保障,怎么去搞艺术?小江呐...”

    说到这里,周燕如停顿了一下。

    她与江弦接触并不算太久,不敢说假以时日,他能比肩鲁迅、林语堂、张艾玲这些大家,但至少能从他身上,看到了朝着这些人趋近、靠拢的潜力。

    创作谈就不需要抠着字句修改了,江弦只简单的修改一番,便发表在了12月10日刊发的12期《京城文艺》之上,收获28元的稿费。

    这篇创作谈《江弦:写在‘棋王’后的一些话》,精准的搔中了读者的内心,一经发行,便激起阵阵喝彩,迅速收获读者们的热烈追捧,引起很大反响。

    12期《京城文艺》的销量都跟着暴涨,涨势虽不如上一期喜人,但也未逊色太多。

    与江弦共鸣的世俗之声,占据了舆论高点。

    但也招来些评论者的指责,斥江弦为“小痞子文艺”。

    文学乃是鼓舞人民志气的伟大事业,是文化人的精神家园。

    怎么可以是其赚钱的工具!

    1978年12月的下旬,京城开始被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所笼罩。

    每个人都在关注“两刊一报”,积极的讨论新口号、新决策、新机构...历史,在这一刻迎来转折。

    与此同时,京城一间六平米的农舍里,7个年轻人不眠不休的刻板、印刷。

    一场离经叛道的风暴马上席卷而来。

    ......

    ......

    ......



    翌日一早,编辑部小办公室,周燕如瞥见刚进门章德宁的模样吓了一跳。

    “德宁,你生病了?怎么这么憔悴?”

    



    但江弦不一样,他直截了当的写明:“我写作,是怀一种俗念,即赚些稿费,买烟来吸。”

    这看似自轻自贱,荒诞不羁,但细细砸吧、品味,能发现其中极具现实意义,吸引眼球的同时,还更容易直抵读者内心深处。

    用俚语讲便是:接地气。



    在中国,接地气的作家,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家!

    章德宁打个哈欠,又困又觉得黑夜如此漫长。

    她已迫不及待想将这篇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