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有神医,她愿意亲自前往寻找。
见李嬷嬷有所松动,许诺心中暗喜:“我趁着这阵子天还未全亮出去看看,若记不起来那大夫在何处便回来了,不会多做停留。昨日说好陪母亲进午膳的,嬷嬷且信我一回。”
李嬷嬷目光复杂地看着许诺:“娘子一人出去不安全,我陪你。”
“嬷嬷若出去了,有人来找我该怎么办?嬷嬷要相信我,我会注意安全的,等下在院里随便找个婢女给我引路便好。”许诺笑道,说着话便往外走去。
若李嬷嬷跟着她出去,假装失忆的定会被她拆穿。
李嬷嬷叹了口气,向春棠嘱咐:“若有人来,只说娘子在休息,不想旁人打扰。”
许诺到了院里,发现院中只有两个婢女,记得其中一个叫七月,十三岁,半年前才进的许府,所以不过是个粗使丫鬟。另一个叫五月,十二岁,是许府的家生子,是个二等婢女。
---
ps:宋时把筷子叫箸,到了明朝才叫筷子。
许诺拿下吕氏手中的笔,撒娇道:“娘,我说的是实话,哪里是场面话了,只在午时日头最好的时辰过来,这样总不会冻着了。写字费神,您别写了。”
吕氏抚摸着许诺的肩膀,脸上浮出淡淡的笑容。
银碗里是冬瓜羊肉汤,三个盘子中分别是清蒸鲫鱼,胡饼,金丝党梅。
食不语,直到婢女将案几撤下,许平启才开口:“孩儿还需温习功课,先告退了。”
吕氏笑着点头,待许平启走后,又招呼许诺坐近些。
许诺听罢,笑道:“孩儿整日也没个说话的人,无趣的很,到您这儿来既是陪您,我也散散闷。”
吕氏摇头,继续写:“没想到我们六娘也会说场面话了,你若无趣找了四娘来陪你,或是三娘五娘也好。”
冬梅又将这列字读了一遍。
不过是个九岁的孩子,怎这副沉稳的模样?
“娘,他是谁啊?”许诺笑着看向许平启。
吕氏在许平启后背推了推,许平启这才放下毛笔,站起行礼,缓声道:“六姐,我是二郎。”
而后示意婢女取来书案和纸墨,写道:“你大伯母许了你前来侍疾,娘知道你的孝心,但你身子还弱,这两日天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