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 字色 字号
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战凉州(3/7)
进,于粮草安排上,他计算得恰到好处,既最大的节约了民役,同时也保障了大军的供给。 现在两军聚议。 赵济道:“如今大军已是齐聚,当尽快将随军民役放归,否则在此消耗粮草,不出十日即将粮草耗尽。” 没错,运输粮草的民役自己也要吃粮。 赵济继续道:“泾原路经略使沈存中曾算过一笔账,大军征伐,因粮于敌,最为急务。” “他算过一笔账。譬如,一名民役负米六斗,兵卒携五日干粮,一名民役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算上返程,只可进九日。” “若二名民役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如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每日六升。八日时一民役所负已尽,给此人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回程,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止,可进十六日。” “依此而算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放回民役,还须有援卒。再算上运行死亡疾病,人数稍减,且以所减之食,援卒之费。” 赵济之言在场武将有些打起了呵欠,觉得非常无聊。 但蔡卞却知是真知灼见,对很多人来说,上一次两路伐党项,败了也就败了。譬如旧党认为就不该发动战争,新党总结经验认为明明正面战场都打赢了,只是最后后勤乏力才输了,此非战之罪。 而沈括也一直在检讨,并更深入总结经验。 为什么后勤不足?大军的补给线应该在几日之内。 沈括计算出,若按照极限三人负粮支援一名士卒而计算,补给线要在十六日以内。 按照大军行进一日三十里计算,四百五十里为宋军出击的极限。 若算上打城五日而计,最多只有三百里。 沈括最后总结出十万大军出征,其中三万人是辎重部队,真正战兵只有六七万,就要三十万民役保证后勤,正常情况下朝廷是无力承担的。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必须因粮于敌。 当然沈括这份上疏建议,蔡卞也在章越那边看到了。不过沈括的‘因粮于敌’的解决办法,被章越改作了‘浅攻进筑’。 既是浅攻进筑,似种谔,徐禧那般主张一口气突进上百里筑城不可取,但几里一城十几里一城
本章第3页/共7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