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寒门之难(第一更)(1/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十八章 寒门之难(第一更)(1/4)

    陈升之笑而不语,而是拿起了这三字诗的纸片道:“濮王府曾问老夫讨样有无书物可供发蒙之用,如今正好将此奉上。”

    李学正闻言顿时领悟了什么。

    如今朝堂上的大臣都在为立储之事,与官家闹得鸡飞狗跳。当然大臣们表面上说立储是为了国家安危,但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将来的晋身之阶。

    而陈升之在此事上却不闹什么,转而去结好濮王府。

    那么一旦官家立嗣,这濮王府的赵宗实可谓十有七八。陈升之这一招坐享其成,着实高明了。

    而这本三字诗多半是献给赵宗实的长子发蒙读书用的,听闻这小世子年纪虽小,但极为好学啊。而陈升之又是借此话来暗示自己什么吗?

    李学正这一刻恍然大悟道:“多谢陈公指教。此子机缘也太好了。”

    陈升之笑了笑,然后道:“诶,说到发蒙的书王府里没有百本也是八十本,看不看得上也要看此子造化。不过说到了师孟,还有一位方家,学正不妨猜一猜。”

    李学正想了想道:“莫非是临川那位……王介甫?”

    陈升之笑着道:“然也。”

    自四相簪花后,陈升之与王安石结交相识成了朋友,常常会有书信往来。

    陈升之笑道:“他与欧阳永叔书信来往时,言‘他日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你看他将自己比作孟子,将欧阳永叔比作韩退之,口气实在不小啊!”

    韩愈曾有一个道统论。

    这最早是孟子的说法,儒家学说代代相传,孔子之学是继尧、舜、禹、汤、周文王之后的,而孔子之后唯有自己才是真传。

    而韩愈把孟子这说法也拿出来说了一遍,最后意孟子之后他才是真传。

    确实在韩愈之前,儒家很少人师孟,故而韩愈说是孟子的伯乐也是可以的。

    而王安石与欧阳修这封书信里,就自比孟子,将欧阳修比作韩愈,既捧了对方也捧了自己,还感谢欧阳修是自己的伯乐。

    陈升之笑道:“此人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性子,还执拗得很。”

    陈升之想起王安石群牧判官时,一日宴饮坚不举杯,时知开封府的包拯亲自斟酒,他却道’恕属下平生从不饮酒。’连包拯也只好言,介甫做事规矩硬,可敬可敬。”

    “前些日子介甫还寻思要上谏官家要国家积弊重重,乍看无事却隐忧重重,必须改易更革天下之事,而官家是宽仁的性子,又喜如今四海升平,岂肯轻易改弦更张。

本章第1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