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是至孝的人,见郭学究无钱买药医治,心底十分着急。
迫于无奈,郭林决定找一份生计为郭学究治病…这份生计就是佣书。
佣书就是替人抄书,这可是一份专为读书人提供的生计。
不少名人都有这段经历。
比如班固,汉书记载班固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
还有三国时东吴名臣阚泽。三国志记载‘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
宋朝有个蔡定‘家世微且贫。父革,依郡狱吏佣书以生,资定使学,游乡校,稍稍有称’。
可见不少贫穷书生都是从‘佣书’发轫的。
至于给郭林提供这份生计的地方,正是离此数里的章氏族学。
章越笑了笑道:“我只在读书的功夫上如此。”
“那我把书给你,你当场背一段给我看!”郭林坚持道。
下面的日子,章越继续与师兄切磋,自己但有不明白的,就向郭师兄询问。
章越还怕打搅了他的用功,哪知郭师兄却道:“易经我虽早已学过,但是却怕忘得了,你再问我一番,我也可温故而知新。”
章越闻言放下心理包袱。
郭林道:“那你为何背经能如此快呢?我要背三五日,你却一日即可背下。”
章越想了想道:“没什么别的法子,我也不知为何读一遍就背下了。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过目不忘吧!”
郭林怀疑道:“你真是如此奇才?可我见你平日记性不甚好啊,昨日问你将烛台放到哪里了,你说你也忘了,找了半日才找到了,若真实过目不忘,不至于如此吧。”
苗父于吃穿住用一切都不爱,唯一所爱就是正妻生的两个儿子,宠溺到无法无天了,但对于亲女儿苗三娘,却如外人一般抠门。
本来可以在家请个女先生教女儿读书,苗父却不愿,让她在外抛头露面在郭学究这样的乡塾读书。若不是苗三娘坚持要学,苗父连学也给她停了。
现在苗三娘学了两个月,苗父又觉得苗三娘读书浪费钱,即让她回家去了。苗三娘哭闹了一晚上也没结果,最后连与章越和郭林告别也没个机会。
“不过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