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秦人之固(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0章 秦人之固(2/3)

让胡人打消觊觎的!”

    “唯有狠狠出击,犁庭扫穴,将其车轮以上的青壮全部杀死,如此才能永绝后患!”

    董旻冷哼:“吕布!这是商议对抗袁绍他们,可不是在边境抵御胡人!”

    “袁绍本就颇具威望,如今又占据了冀州,兵强马壮,如何能够贸然行事?”

    “昔日六国伐秦,若是秦人也似你这般鲁莽,哪还有后来横扫八荒、一统六合的伟业?怕不是早就被亡国灭种了!”

    吕布虽也读了些书,却不太懂得引经据典。

    眼看着董旻拿出春秋旧事,吕布虽觉得对方这是歪理,却不知该如何辩驳,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刘协突然询问:

    “太师可记得,《六韬·文韬·守土篇》的记载?”

    《六韬》几乎是所有武将在军事上的启蒙之作,别说是董卓,就连吕布都清楚记得其内容——

    周文王曾经询问姜尚:“守卫国土,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姜尚回答:“不要损下益上,舍本逐末。太阳在正午时,正是晒东西的良机;手中握有利刀时,正是分割物品的良机;手中持斧时,正是攻伐的良机。”

    “所以,太阳当顶时不晒东西,就是失去时机;操刀不割,就是失去了便利的时机;执斧不去攻伐,坏人就会来。细小的水流不堵塞,将会汇成江河。”

    “臣自然记得。”

    董卓回应,也算是借由此意赞同了吕布的观点。

    刘协继续发出自己的声音——

    “左将军之言,方才有三处谬论。”

    “其一,若是关东诸侯真的软弱不堪,汉室又何必要迁都长安?未战却轻视敌人,这是致命的过错!”

    “其二,上次袁绍等人并非一无所获。仅朕知道的,便是大汉威严已损,传国玉玺已失,如何谈的上无功?”

    “其三,秦国抵御六国,非靠崤山之固,函谷之险,而是靠着老秦人的同心砥砺,这才能够抗六国之兵,伐六国之师。”

    刘协神情间有些没落:“而我大汉百姓,心中坚韧,怕是早就比不上战国时候的秦人了。”



    “我昔日就在陕地驻扎,深知那里的险恶。”

    “函谷羊场小道之中,最狭隘处仅容一车通过,只需少部分士卒驻守,便能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即便董旻不像吕布、牛辅那样可以独自领兵,董卓每次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