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见天,不咬人(1/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章 不见天,不咬人(1/3)

    就形体而言,母的竹溜子比公的要小一些。

    他相信,洞道里的另一只,会更大。

    陈安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坨挽成团的麻线,这是他从麻袋上抽下来的,经常会随身带着一些。

    麻线结实,不怕水,不怕霉,简单一搓一拧,就能成为更为结实抗造的细麻绳,上山用来栓提什么东西,或是用来制作一些小陷阱都能用上。

    此时正适合用来拴竹溜子。

    都不用细麻绳,这点分量,单根麻线就足够了。

    他手脚麻利地用麻线拴住竹溜子后脚,挂在一旁小树的枝头。

    本来,他可以直接将竹溜子放血,但太阳出来,山里跟着升温,他还准备多找几只竹溜子,怕耽搁的时间长了,放血后的竹溜子会变味儿。

    随后,陈安再次跳到土沟里,俯身伸手朝洞道更深处摸索,不一会儿,再次提出一只更大一些的竹溜子,也用麻线拴了挂枝头上。

    他这才继续在这片长满茅草的大片山坡上,搜寻其余的竹溜子。

    又忙活了差不多五个多小时,陈安又找到三个竹溜子洞,搞出来四只竹溜子。

    此时都已经到下午了,到现在一嘴吃的都还没进肚,连水都没喝上一口,汗倒是流了不少的陈安,是真没力气了。

    看着六只胖墩墩的竹溜子,去了毛和五脏,少说也有十三四斤肉,够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眼看这片山坡也被搜了个遍,再没啥搞头,他拍打掉身上的泥土,将头发上沾染的草叶也扒拉掉,扛起锄头,提着六只竹溜子回家。

    陈安所在的村子叫石河子村,大山深处,靠近川陕交界。

    石河子,因为河沟中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而得名,两侧被雨季流水冲刷后露出的光溜溜的黑石坡地随处可见。

    大村子就在沿河的一个大拐弯处的缓坡上,人家不多,只有四十来户。

    他的爷爷当年是从营口领着他老汉陈子谦逃荒进山来的,那时候,石河子村还只有八九户人家。

    哪怕原住的人家少,作为外来者,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融进村里,只能在石河子下游,距离村子五百米外的大山向阳缓坡高处上的一块平地上落户安家,一侧有着一条终年流水不断的小水沟,作为饮用水源。

    搭了茅草房、刀耕火种,这才渐渐有了现如今的老屋,扎下了根,随着时间推移,和村里人熟络起来,成了石河子村的一部分。

    后来,又零散来过几户人家,大都

本章第1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