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宸心中认为,只要能迅速击溃大宋的援军,再回过头来抵御赵匡胤和曹彬的攻势,同时引诱潘美的部队北上,突袭曹彬大军的后方,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吴军这边。
当然,这一切的实施并非易事,关键在于调兵的速度和策略的巧妙。谁能在这场博弈中先下一城,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但这时候,众将或蹙眉沉思,或低声交语,显然都在认真权衡这一计策的可行性。
赵匡胤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这些将领的每一个意见,都可能成为影响战局走向的关键。
然而,帐中诸将的面色却各不相同,他们对苏宸的了解并不深入,因而无法预测这位年轻的统帅在这场危机四伏的棋局中,是会继续展现出他那令人称奇的智慧,还是会因一时的迷惘而失足。
苏宸心中盘算,一旦十万新吴军顺利进入海州,增援到位,他的胜算将大大增加。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寻找着可能的战场和战术,可以锁定胜局。
在这紧张的战局中,苏宸在考虑,只能秘密调动林仁肇的部队,命令他们停止北上的行军,转而向西横切,与他亲自率领的兵马汇合,共同围攻那些从汴京匆匆赶来的援军。
他已经接到了确切的情报,十五万官兵正在集结,由枢密院副使李处耕亲自领军,大将张永德、张晖、符彦卿随行,浩浩荡荡南下而来。
苏宸深知,若不能在他们到来之前设法阻击,自己将面临宋军南北夹击的绝境。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寂。
在座者中,既有资深将领如曹彬、韩令坤、刘守忠、党进、王政忠、高怀德、米信等,他们历经战阵,功勋卓著;也有年轻一辈的翘楚,如石保兴、石保吉、慕容延卿,以及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殿前都虞侯张琼等护驾之将,个个勇猛善战。在大宋立国之初,确实是猛将如云,人才济济,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遵命!”众将齐声应诺,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每个人都紧握拳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宿迁,吴军大营内,灯火通明。
苏宸正凝视着摊开的地形图,眉头紧锁,心中反复推演着如何有效阻击大宋朝廷南下的援军。
曹彬沉吟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