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关于“化神”(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十七章 关于“化神”(2/3)

  所谓大道无情,并非是无情,而是大道平等地爱着世间的一切生灵,因此看起来仿佛是无情的,并不对谁更偏爱一些。

    故此,七情六欲必须存在,而无欲无求也必须存在。

    因此,元神在上,识神在下,才是他的【化神】。

    至于如何调剂“有情有欲”和“无情无欲”,则取道德经“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一句。

    圣人只为饱腹,而不寻求感官刺激。

    因此圣人有情有欲,却又无情无欲。

    以上便是顾子澈冥思苦想数个日夜得出的结论,他的修仙,既快又不快。

    快的是无需积攒天地灵气,只要心境达到,立刻跃进修为。

    不快的是步步都需要极高的哲学水准和心境修行,甚至走在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上,运用来自五千年前的知识,独自开辟属于自己的修仙之路。

    没有前人的足迹,连下一个层次是什么,都需要自己创造。

    如今【化神】的定义已经完善,但真正成为化神期,依旧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所以他并不同意当今修仙界的划分,在他看来,“元婴”应该是极高的层次,近乎于“道”。

    因此他的下一步,打算直接登临【化神】。

    



    元婴,起源于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一句。

    大意是身形和魂魄抱元守一,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如婴儿般无欲无求。

    这个时代的观念是:在自己的识海中凝结一个元婴,元婴可以掌握许多的神通,修炼领悟大道更快,并且可以作为修士的第二生命,就算肉体毁去,只要元婴还在,也可以夺舍重生。



    让整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元婴”。

    就如同后面几句一样:即使感官与外界接触,也会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感官刺激而勾起欲望,明白天地之间广阔的道理,而不利用心机,生育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帮助万物却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却不主宰他们,达到“玄德”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极高的,被老子称为“玄德”,也是靠近大道的境界,顾子澈自认为自己还远远不及,甚至连清虚师傅都可能达不到。



    而厨师在船上的地位也比较高,毕竟是亲手接触所有人员的食物的,谁都不想莫名其妙地得罪厨师,何况人家还能和管理层说上话。

    顾子澈本来还有些担心自己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