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非主流作者(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6章 非主流作者(3/4)

,那位作者就交给你负责了,务必要处理好关系。”

    “可以请他来上海做客,好好招待一下。”

    “哎,这个主意不错!”

    “同志们呐!”

    老主编还是最镇定的,敲敲桌子:“我们刚从困境中走出来,不易啊,现在势头看好,我觉得等发行突破30万的时候,可以考虑搞个笔会,或者故事演讲会,总之搞点活动,拉近作者与我们、与读者的距离。”

    “嗯嗯,笔会一定要搞!”

    “搞了笔会,才能说明我们是大杂志社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畅想着美好未来。

    阿奇一己之力带动销量,但没有一个人说要给他涨稿费的。

    这年头稿费固定,杂志社可以好吃好喝的招待作者,也可以请作者去旅游,但如果说涨稿费,甚至提高分成,绝对免谈!

    比如郑渊洁,早期稿费微薄,而他发现只要有自己小说登载的那期杂志,就会卖的特别好。他自信满满的去找杂志社,要求涨钱。

    杂志社说,你怎么证明是你的作品导致销量上涨?

    郑渊洁说,简单啊,你让我一个人供稿,你们就知道发行量跟我有没有关系。

    杂志社:有病吧?

    后来郑渊洁还是完成了心愿,创办了《童话大王》,自己一个人供稿,每天累的要死要活,但挣的确实多,在京城买了十套房子装读者来信。

    其中一套被小偷偷过,判了12年。

    …………

    《故事会》9月刊,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热销。

    在江南之地迅速流传,偶有流出外省的。而谁也没意识到,《木棉袈裟》是改开后内地出现的第一部武打/武侠小说。

    这年头,作家和作者区分的很开,作家先要加入作协,作协组织一帮评论家给你开讨论会,研究你作品如何如何,有什么意义,再发表出去——得走这么一遭,你才能叫作家。

    不然,你只能叫作者。

    陈奇只是个作者,还是通俗小说作者,特让主流看不上,自然不会有人研究他的作品。

    《故事会》和《木棉袈裟》没在主流文坛掀起半点水花,主流文坛也不屑关注一本小破杂志——除非他们感觉受到了威胁。

    “老刘?你刚回来?”

    “怎么直接来单位了,这一股味!”

    1979年,成都只有三个区:东城、西城、金牛。

    前两个是城里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