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白兔(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1章 大白兔(2/4)

兔,我想分给大家,又不会分,您能不能帮帮我?”

    “哟,大白兔可是稀罕物!”

    王好为念头一转,就知道她怕处理不好剧组的人际关系,来问自己的意见,爽快道:“既然是稀罕物,就可着主要人员来,每人一颗就差不多了,谁也不会挑理。”

    “嗯,我知道了,谢谢导演!”

    “这有什么谢的,我发现你就是太客气,组里的人都不错,不用担心乱七八糟的事。哎对了,小陈帮你那么大忙,你给人家留出几個,好歹是个心意。”

    “我知道了,谢谢导演!”

    “行了,赶紧走吧,我都折寿了!”

    她被王好为赶走了,抿着嘴又跑下楼,咚咚咚再次敲门。

    “咦?龚雪同志,有事么?”

    陈奇拉开门。

    “我爸爸回信了,还寄了一本《故事会》,就是你说的那本杂志。”

    “还寄杂志了?那太好了,谢谢啊!”

    “不用不用,我该谢谢你才对,没有你给我讲戏,我可能现在也找不到感觉……对了,我爸爸妈妈寄了糖来,你别嫌弃。”

    “大白兔啊,好东西,我拿两个得了,你可以给大家分分。”

    “嗯,那我先走了。”

    她扭头就走,生怕被人看见。

    陈奇耸了耸肩,回屋剥了一颗,品了品,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觉比后世好吃。

    他又拿过那本《故事会》。

    话说《故事会》的诞生很有意思。

    1962年,教员提出要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于是全国出现了很多宣讲员,他们把革命斗争、红色历史等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深入农村给那些农民讲,仅上海就有2000名宣讲员。

    在这个背景下,《故事会》应运而生,是一本专门讲故事的杂志。

    特殊时期,杂志改名叫《革命故事会》,今年初又改回来了,上海著名书法家周慧珺题写的刊名。那个津津乐道的封面——说书俑,现在还没有呢。

    《故事会》最牛逼的时候开办了名家专栏,找金庸、席慕蓉、白先勇、冯骥才、苏童、莫言、陈忠实等人约稿。

    金庸当时很快就写了一篇故事,编辑部觉得不太行,给退稿了。金庸又挑一个从未发表过的短篇《汝州僧》,这次成功了。

    《汝州僧》是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