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佳天赋异禀,说着说着自己都当真了。
中青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报纸,级别挺高的,谁能想一位记者竟然在干私活呢?
主任已经同意了,但自己不能决定,要开会研究,于是二人先离开,去外面吃了顿午饭,下午又过来了,直接去挑人。
学校是八年制,小的十一二岁,大的十八九岁。
以京剧、评剧、曲剧、河北梆子为主,后世跟德云社合作,又开了相声专业,高峰高老板来教课,别人也教不了,人家是混偶像的,有德云女孩捧着。
“我们也不认识,您挑吧,但形象要好一点,毕竟要拍照。”
于佳佳小声提醒,老师表示明白,斟酌一二,开始点名。
这群孩子白天上课,晚上住校,吃的不好,演出机会也少,生活非常枯燥。此刻一瞧有表演机会,虽然只是给合作社,但也跃跃欲试。
老师挑了几个大的,又挑了几个小的,各专业都有,然后忽然喊了一声:
“刘蓓!”
“到!”
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高高举手,生的浓眉大眼,满脸雀跃。
嗯???
陈奇定睛一瞧,面色微妙,问:“老师,这孩子多大,看着太小了。”
“10岁进的学校,今年12了,学梅派的,形象很好。”
“哦行,您挑的算。”
陈奇不再言语,不自觉摸了摸鼻子。
一个江珊,一个刘蓓,干嘛?我这辈子养孩子啊?
这学校建于1952年,起初是私立性质,由一群戏曲名家自发筹建,梅兰芳是董事长,郝寿臣、马连良等都当过校长,为了建设学校,各路名家纷纷义演筹款,免费过来当老师。
后来划为公立了,政府给拨款,慢慢稳定了下来。
“于记者,您还这么英姿飒爽!”
“小陈同志,你也是风韵犹存呐!”
俩人握了握手,颇有黄鼠狼看到鸡一般的相见恨晚。
“要是被报社知道了怎么办?”
“您是第一记者,解释权归您啊。”
俩人对了对词,过了马路,走进对面的一片平房建筑,门口挂着牌子:京城市戏曲学校!
不管怎么说,葛尤有了正式工作,走路都敢抬头了。
他想着请陈奇和梁晓声搓一顿,不知从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