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情绪指针(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五十章 情绪指针(2/4)

顾为经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好运孤儿院。”

    ……

    莱达雅区,

    这里是仰光的贫民窟,也是是缅甸的工业密集区。

    过去仰光的支柱产业是围绕着大金塔,莱茵湖,以及城中的英式老旧建筑群的旅游产业。

    不过随着近几年,政治环境的改善,仰光河上游多了不少外资的工厂,也相应的有大量的务工人口涌入仰光。

    在莱达雅区,路边随处可见连绵的平房,以及用脚手架和铁皮搭成的简易屋舍。

    住在这种贫民窟里的大多都是工厂里年轻工人和他们的家属。

    他们找到了工作却找不到住房,于是,马路边简陋的棚户像是雨后的苔藓一样快速的蔓延。

    莱达雅的棚户区兴起的不久,前后也就五年,时间不算太长。

    这里大概总计生活着不到五十万居民,论人口密度远远不及天竺或者大马那些动辄数百万人的巨型贫民窟。

    面包车跟随着导航地图,在棚户区七扭八拐的道路转了转,短短几条街走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好运孤儿院的前身是一间殖民底时期的教会福利院。

    传教士在一百年前跟随英国人一起离开了,这座孤儿院还基本保留了下来,产权几经转手,还是磕磕拌拌的经营到了今天。

    “先生,您好,是顾先生是吧?欢迎您的过来。”

    顾为经来之前给孤儿院打过电话,孤儿院的负责人此时已经等在了门外。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缅甸女人,穿着看上去有些陈旧的绿色大衣,额头上贴着传统的民族头饰。

    顾为经下了车站在孤儿院门口。

    他没有说话。

    人们说一个城市有光鲜的一面,也有黑暗下的阴影。

    顾为经生活的仰光河沿岸,就是这座古老的东方城是最光辉的一面。

    明亮如镜的湖水,风景迷人的旅游之都,金光闪闪的大金塔印在旅游名片上,被世界各地的游客发往四方。

    而同一座城市的几条街道以外,则是硬币的背面,光明下的阴影,是混乱、狭窄各种像是会自我繁殖的铁棚交错堆积在一起的陋巷。

    顾为经在仰光生活了十几年,却从来没有踏足过这片土地,一次都没有。

    而贫民区永远是城市的暗面,

    几千几万人拥挤在狭小的房舍内,空气中带着化不开的压抑气氛,各种各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