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收服羌人部落的准备(3/6)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章:收服羌人部落的准备(3/6)

会太好,那么刘禅听到这方面的声音也是最多。

    但刘禅却能避开这些声音,找寻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也许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很显而易见之事,可这其中,要考虑到刘禅只十二岁,连弱冠之年都未能达到。

    “有孔明照拂,我就放心了。”

    “暂且不提他了,我这身子骨还能撑几年,倒是要瞧瞧这小子能干出些什么成绩来。”

    “倒是孝直这边,有些委屈孔明了,只是如今我蜀中尚且需要发展,有些事情,也只能是暂且放放。”

    刘备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歉意。

    这是跟蜀科有所关系。

    对于诸葛亮以法治军,以法治国的理念,刘备当然是认可的。

    蜀科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以诸葛亮为主导的律法。

    法正能力很强,但性格很差。

    曾经的法正在刘璋手下得不到重用,才能得不到施展,内心很是怨恨。

    在汉中之战后,法正的才能得到体现,也被任命为尚书令。

    尚书令,便是相当于丞相的官职。

    可谓是权倾朝野,

    这个时候的法正,就开始骄傲自大起来了。

    “正既临郡,睚眦之怨,一餐之惠,无不报复。”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对于曾经那些有恩怨的人,法正大权在握后,直接就开始进行打压,甚至很是嚣张跋扈,也不怎么把百姓看在眼里,导致民怨升腾。

    这显然是不符合诸葛亮的依法治国之策。

    先前论事时,法正就对诸葛亮的蜀科律法提出质疑。

    其实早就有官员跟诸葛亮汇报了关于法正的事情,但诸葛亮并没有选择上报给刘备。

    不过刘备是知晓这些的。

    “孝直之才能,于大王有定鼎江山之用,虽说是有些瑕疵,然瑕不遮瑜,这些亮心中知晓,谈不得委屈。”

    “亦如子初,只此一策,便解我蜀中财政之危难,更为往后十年乃至十数年之钱财无忧矣。”

    “便是除开孝直子初,亦是还有更多能人,辅佐大王建立基业,当不可或缺。”

    诸葛亮点出东洲派的作用,这其中的意思也很明朗,法正刘巴,包括其他东洲派的这些人,虽然在品德上很是欠缺,但他们对于蜀汉江山很是重要。

    所以有些小问题,就权是当做没看见吧。

    刘备仁德,诸葛亮公正,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

本章第3页/共6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