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给海瑞上课(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十八章 给海瑞上课(2/4)

南京,九边就更守不住了。”

    赵贞吉、徐渭和海瑞眼睛一亮。

    海瑞是客人,性格又坦直少忌讳,忍不住问道:“世子殿下,为何说迁都南京,九边就更难守住了?”

    “我朝二祖,奠定了大明如今的基础,列宗大致是在这基础上缝缝补补。洪熙年间,由于巨大的财政压力,仁宗皇帝有了迁都南京的意图,幸好不久后即位的宣宗皇帝坚持留在北京。

    只是人一旦有了退路,就没有了斗志。宣德年间放弃开平卫,加上永乐末年放弃的大宁等卫,我朝防御北虏的防线退至九边。京畿的防线也被收缩至宣府、蓟州、辽东一线。”

    后来又出现英宗皇帝的土木堡之变,北边的形势更加危险急迫。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鞑靼兵锋直抵京师安定门。

    艰难至此,皇爷爷也不敢轻言南迁,为何?”

    赵贞吉、徐渭和海瑞腰杆一挺,忍不住坐直。

    “我大明以天子守国门。大明天子在北京,勋贵外戚在北京,文武百官在北京,这才能名正言顺地从全国各地调集人力物力,囤积于九边,扼守边关,拱卫神州中原的安宁。

    从这点而言,我大明无愧于历朝历代得国最正!”

    “大善!”海瑞抚掌大声赞叹。

    赵贞吉和徐渭也连连称赞。

    好,看来自己的这番话有效果。

    自己当然知道明朝天子守国门是无奈之举,可文宣,你就得这么说。

    海瑞现在是同战对象,就得上文宣手段。

    朱翊钧继续说道:“只是道理是这个道理,天下有识之士能知道,可大多数普通百姓愚钝,只关心自己的一日三餐。

    他们不清楚九边的重要性,只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挣下的钱粮,大部分被北运至京师,至九边,被权贵,被大头兵给吃完了。

    肯定会在心里骂娘。”

    三人继续点头。

    他们心里多有体会,尤其是东南地方,从百姓到士绅,都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形成了一种默契和想法。

    朝廷是我们供养的,九边边军也是我们供养的,那大明上下就得听我的!

    尤其是世家官绅们,他们会在心里想,老子缴纳了那么钱粮,挖挖矿,搞点买卖,跟海商做点生意,还要缴税,有没有天理啊!

    朱翊钧继续说道:“从另一方面来说,经济发展,总是有来有往。京畿只进不出,海量的粮食和银子流进了京师,造成了畸形繁荣。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