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伯苦笑着锤着自己的腰,“咱以后逃荒,要是也这么赶路,我这条老命非得交代了不可……”
高二叔打趣,“想啥美事儿呢,这车可是人家怀义的,能让你坐?”
刘大伯噎住。
许茂元叹息道,“村里有牛有车的才几家啊?到时候,都得靠着两条腿走,不会太快的,放心吧……”(本章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倒是越精神了。
之前的沉重气氛,好歹冲散了一些。
刘大伯附和的点点头,这会儿心里也敞亮了点,还有心情追问,“定下去京城了?京城居,大不易啊……”
高二叔反问,“总不能去南边吧?”
刘大伯沉吟道,“南边是鱼米之乡,不愁吃喝,也不用再发愁闹旱灾了。”
徐村长道,“我也觉得去京城好,至少有个盼头。”
高二叔附和道,“没错,京城还是天子脚下,比哪儿都稳当,闹啥灾咱们也不用怕,要是在那儿闯出名堂后,子孙后辈就不用再受苦了,咱这里虽好,可隔个几年就得闹一场旱灾,那些有钱有势的贵人倒是不怕,可咱们呢?”
有朝廷赈灾还好,没有,就只能等死。
回去的路上,气氛比来时可沉重多了,来时还抱着一丝侥幸,此刻,只剩下绝望,谁也不想说话,沉默的叫人压抑。
良久后,还是徐村长最先缓过来,强打起精神劝道,“想开了,其实也没啥,回去后该咋收拾就咋收拾,牛都喂饱了,车子好好修一下,别搁半道上再坏耽误事儿,现在打车厢也来不及,用油布弄个小棚子也行,外头罩上草垫子,也能挡挡风雪……”
“最紧要的是粮食和衣服,多准备些方便储存的,吃起来省劲儿的,衣服要能过冬的才行,不然扛不住,还有药,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喔,还有银子,都找地方藏好了,一定记住财不露白,谁也不知道路上会遇到啥,其他乱七八糟的,就别带了,不够费力气的……”
高二叔摇头,“可离着咱这里太远了,咱这老胳膊老腿的能不能走到还未可知,就算运气好,真熬到地方了,这辈子,还能再回来吗?”
闻言,刘大伯倒是没话说了。
在这里等着施舍,人才是真的废了。
高二叔在放下那丝侥幸后,比徐村长还要豁达,“村长说的是,咱之前想的最后那条路也给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