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力挽狂澜的于谦!希望曙光!(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2章 力挽狂澜的于谦!希望曙光!(2/3)

立刻快刀斩乱麻的将朝中凌乱的局势理的顺顺溜溜的,让整个北京城从皇帝蒙尘的慌乱中镇定了下来,再次成为了一个铁桶之城!

    天幕悠悠然的在视频的左侧贴上了一张图,图上清楚的将于谦上任后所做的事情井井有条的罗列了下来,视频右侧则是缓缓的一幅幅图片接连随着文字出现。

    看不懂的人能从图片上隐约揣测出此人十分厉害,而这也足以让他们充满敬佩。

    而能看懂的人则是心头大震,连连叫好!这个决策恰到好处,那个决策就该如此!原来这里还能这么做!

    细化的暂且不论,于谦此时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多方运筹解决了两大难题。

    一个是军队,一个是粮食。

    在主力部队全都埋在了土木堡的当下,于谦软硬兼施,多方周转,最终竟然在这般困难的情况下重新拉起了十万大军!

    虽然这些军队大多都是预备役和后勤人员,但此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另一方面,于谦显然不是王振那种会眼睁睁看着军队饿死的蠢材,但主力部队出发时已然带走了北京的大部分储备粮,粮食从哪里来呢?

    这就不得不说于谦的睿智和聪明了,他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受召进京的军队从通州入京,士卒各取粮,运送至京城。”

    通州是当时离京城最近也最大的粮仓,粮食虽多,但人手不足也很难短时间内运入京城,人数众多的军队恰在此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这样两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把北京城的一盘死局硬生生的盘活了,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利用了劣势转化为了相对条件下的绝对优势!

    多么聪明的于谦,多么勇敢的于谦啊!

    国之将倾,力挽狂澜,此乃国士无双!



    "说的好!太好了,太好了啊!朝中还有一个脑袋清醒能主持大局者,我大明有救了啊!"

    永乐王朝。

    



    在一片喧嚣嘈杂的大臣吵闹声中,一道声音骤然如石破天惊一般传出!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天幕前的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的眼神顿时biU的亮了,豁然坐直了身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

    天幕前。

    朱元璋拍案而起,眼光大亮,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