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隙在擂鼓声和叫好声中,四蹄乱踏,发出粗重的呼吸,看上去是有些不安,但张二郎知道,越隙是从凉州来的战马,听到战鼓声,跃跃欲试的表现。
他顺着马首,轻轻安抚越隙躁动的心态,在它耳边轻轻说道:“会有机会的。”
这句话仿佛也是在对他自己说,眼下大战在即,机会肯定是有的,就看他怎么把握了。
在他的安抚下,越隙逐渐平静了下来。
一人一马,静候起时机。
不过致师这种行为,在春秋那种贵族间的战争游戏中挺流行的,那时候打仗也很讲究,打仗的话要提前预约,不搞偷袭,还请敌方吃饭,打赢了也不追,追的话也是追一定的距离就退回来。
但随着战国到来,战争愈发的严酷,灭国之战里容不得什么礼仪,致师也渐渐少了,更何况如今都过了秦汉四五百年的时光了。
谢昌听命于族长谢丰的命令,单骑从刘阖阵中窜出,手舞大刀,拍马来到两军阵前高喊:“我乃巴郡谢昌,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我乃巴郡谢昌,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满脸虬髯的他连喊几遍邀战,狮口发出来的声音,声威浩瀚,连远处坐镇中军的刘璋都几近耳闻。
有点类似于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三英战吕布,但演义毕竟是小说,一般情况下真正被派遣去致师的,都不会是全军统帅,而是军中被素来称赞的武勇之士。
最早被记录的致师在《逸周书·克殷》中:‘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
尚父就是姜尚姜太公,按照逸周书记载来看的话,姜太公能被派去致师,那他的武艺一定很强悍,可见七老八十的姜太公并不是什么法师,而是手拿两把板斧的狂战士,还是白发苍苍的狂战士。
话是这么说,但刘阖也不会因此将刘璋看低,战略上他藐视刘璋,但具体的战术上要重视,毕竟他的身家性命,系于今日战场的胜负。
为了拿下今日的胜利,他放弃了防守的阵型,将巴郡谢、白、杨三家大族和十几家小族所有的精锐掏了出来,布出了用来进攻的鱼鳞阵。
在联想到如今生死存亡之际,他对被利诱而来的一部分渠帅不是很放心,担心他们对敌不会存必死之心,万一临阵不敌时会倒戈相向,那他的身家性命就毁于一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