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书房论兵(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3章 书房论兵(2/3)

,四百步卒。”

    “你这办法若是推行,天下三百三十卫所,仅能养骑兵五万,步卒二十四万。”

    “若是再算上甲胄、军械,马匹,那这个情况还要打个七折,仅二十万兵马。”

    “区区二十万兵马,如何戍卫偌大的大明朝?怕是连北地都守不好。”

    “高煦……”徐辉祖对朱高煦叹了口气:“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在陛下所制定的规矩内,你所想的是不合适的。”

    “即便将军屯田的赋税提升到五赋一,所能养的军队也不过只有四十万。”

    “这点兵力想要顾及方方面面,恐怕太过为难了……”

    徐辉祖准备起身离开,因为他认为自己说的话已经足够明显了。

    在他看来,朱高煦的这套办法确实可以,但却不适用现在的大明,因为他的办法必须要动到户部的钱粮,但那就违背了朱元璋制定的“养天下兵马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政策。

    他正欲要走,只是面对他的提醒,朱高煦却一句话让他留在了原地。

    “小子这套办法,本就不是为卫所服务……”



    “以利诱人?”徐辉祖微微颌首,看样子被朱高煦说服了,但他又很快询问道:“国朝对兵卒平时和出时的伙食是如何制定的?”

    徐辉祖突然询问起了朱高煦明军的伙食问题,而经过多月学习,朱高煦对于这些基础的东西早已了然于胸,下意识便回答:

    



    他的这些“见解”,多是借鉴后世的练兵经验,并且他也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这个时代,什么东西不适合。

    现代的战术思想本质上是依托于现代军事体系而生的,而明代则是对应明代的,如果一个劲的套用,只能适得其反。

    因此朱高煦添加的见解,是近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差距最大的军纪和组织,以及无处不在的军纪和组织。



    如他所说的“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所有缴获充公,三成上交朝廷,两成归将领,五成归军队”,这些东西根本就不现实。

    “你对军纪的要求如此严格,就不怕下面的兵卒受不了?”

    徐辉祖询问朱高煦,但朱高煦却理所应当的回答:“给兵卒吃饱,给他们家中蠲免,给他们地位,他们就不会受不了。”



    “看来颖国公和宋国公还是宝刀未老啊……”他不由感叹,朱高煦也点了点头:

    “颖国公待我颇善,宋国公虽然与我没有太多言辞交流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