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自己能获得出镇地方的机会,那自己就可以以原始股的身份和自家父亲一起靖难。
两者看似没有区别,但其中区别就是汉王朱高煦和秦王李世民的区别。
没有自己的班底,留给自己的结局就是成为宣德年间的三大特色。
有自己的班底,即便最后不能坐上那把椅子,自己也能退居地方,保住自己的一条命。
脑中想法落到实处,朱高煦攥紧了手中的丈三长枪,下定决心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散开的空地上……
再往外,则是身着重甲却身材矮壮,皮肤黝黑的西番士卒。
坐在正中的那位六旬老人,便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而眼下,正是他定下考校在京内外武官子弟武艺的日子。
此外,众人身背团牌一面,手执丈三长枪一杆,全身甲胄军械,所负重不下六十斤,而这样的人足有两万余名,他们好似一座钢铁长城,就这样矗立在这大教场之上。
众人在此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只为服务坐在校台之上的那一位……
诸军之中,一名身着重甲,仅有十五六岁的少年抬起了头,仰视着坐在校台上的那一位。
在他左侧,侍有一名身着红色盘领窄袖袍,浓眉大眼颜清秀的正气青年。
在他右侧,侍有一名年纪三旬,身长六尺逾,面容英俊,气概潇洒,身着重甲,外披袍服的壮年武将。
左右往后,是诸多内着重甲,外披袍服的武官,之后才是一些身着官员常服的文官。
可如果能从空中俯瞰,那这面简陋的城墙,或许能被誉为这个时代的世界奇迹之一。
当太阳从东边升起,将水雾彻底驱散,城楼之上迎风招展的一面面“朙”字旌旗终究展现在了这个时代的面前,与初升的太阳一般,笼罩着整块大地。
在这个时代,能营造出这样规模,并且存在于长江南岸的城池仅有一座……那便是应天府南京城。
那位年逾六旬,圆脸长白须,眉目慈善,看得出年轻时长得十分雄伟。
他身材五尺五六寸,头戴乌纱折角向上巾,身着黄色盘领窄袖袍,腰间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所制,无比华贵。
不过比较他们的才出发,此时南京城南部的大教场内却是已经站满了一名名身穿甲胄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