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屡屡攻占新罗城池,新罗怀恨在心,故杀扶余冲这位百济王叔泄愤,这也是目前所有证据导向的最大可能。”
李世民点了点头:“百济使团上呈的奏章中,确实列出了一些指证新罗使团的证据,但皆是缥缈之说,不足以定罪。”
“继续说。”
李象又道。
“第二种,是高句丽使团所为。”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高句丽一心想要吞并朝鲜半岛,激化百济和新罗之间的矛盾,于高句丽有利。”
(朝鲜二字源自于商周时期,在大明朱元璋时期,正式被赐为国名)
“而不论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造成的后果,都将变成朝鲜半岛内乱有名,我朝再无遣使调和的理由,出师无名之下,只能坐看半岛烽火。”
闻言,李二眼眸一亮,他当然想到了这一点,他只是没想到,年仅十三岁,一直都在东宫读书的李象,竟然还有这种见识。
“第三种可能又是什么?”
李世民一开始还很是担心李象什么也不懂,准备着给李象安排个经验老道的副手,以免十二个时辰之后什么都没查出来,受人戳脊梁骨。
但现在一看,完全不需要啊!
象儿类朕,岂能解决不了这小小一桩案子!
李象:爷爷啊,我这三瓜两枣的都是为了把妹玩剧本杀现学的啊!伱还是给我个副手吧!神探狄仁杰的那种!
这会,落下最后一字的李明达,放下手中狼毫,笑着站起身来,虽然才仅有十一岁,但是少女发育的都比较早,已经是初具玲珑身段。
“字再好,也好不过你这一首塞上行呀!”
李明达自幼长在宫中,在长孙皇后崩逝之后,更是由李世民亲自带在身边抚养。
纵观整个华夏古代史,这是唯一一位有记载的由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李明达极受李世民疼爱,一手飞白书更是得李世民真传,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不过根据历史轨迹来走,明年就是李明达的大限之年了。
史载,李世民身体转折点的贞观17—18年,主要就是因为接连遭遇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培养了十几年的太子李承乾造反,第二件是同样受李世民疼爱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病逝,第三件就是年幼的晋阳公主早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