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极端的表现是德军建造了巡航导弹核潜艇。
冷战期间,德军总共建造了五级、四十八艘巡航导弹核潜艇,最后一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高达二万一千吨,主要武器是二十枚射程高达六百公里的重型反舰导弹,此外还能携带三十六条鱼雷。
当然,德军建造巡航导弹核潜艇,主要是为了对付中国海军的超级航母。
说白了,这些配备重达数十吨的反舰导弹的核潜艇,其存在的价值就是用反舰导弹去打击中国海军的超级航母。
显然,中国海军没有这样的作战需求,也就没有建造巡航导弹核潜艇。
此外,受国土面积狭小影响,德军的战略核潜艇在其战略打击系统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冷战期间,德军总共建造了七级、一百二十二艘战略核潜艇。即便在冷战结束时,德军都拥有四个级别的六十四艘战略核潜艇,总共配备了近千枚潜射弹道导弹,拥有差不多三千枚核弹头。
要知道,在冷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只有两个级别的三十八艘战略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不到七百枚。当然,得益于更加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携带的核弹头多达五千枚。
可以说,在帝国海军中,真正出彩的就是潜艇。
从某种意义上讲,潜艇是帝国海军在冷战期间的绝对主力。
为了获得最前进的潜艇,帝国海军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一点,在绰号“枪乌贼”的核潜艇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这是世界上唯一用钛合金制造耐压壳体的攻击核潜艇,也是世界上航行速度最快的攻击核潜艇。该级首艇在一九七六年建成之后,创造了很多纪录,而且几项纪录直到冷战结束都没有被打破,比如五十二节的潜航速度、一千二百米的潜深纪录、一千公里闭合航线的潜航速度纪录等等。
在短短五年之内,帝国海军总共建造了六艘这样的潜艇。
只是,因为大量使用钛合金,“枪乌贼”级潜艇的造价高得离谱,甚至相当于同时期等重黄金的市场价。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匪夷所思的性能,德军在“枪乌贼”级潜艇上采用了很多当时根本就没有成熟的技术,比如液态金属反应堆。结果就是,“枪乌贼”级潜艇在服役之后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六艘潜艇的平均服役时间还不到十五年,最后一艘在一九九四年退役。
帝国海军以潜艇为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