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俾斯麦并不赞成向远东派遣新式主力舰,认为应该把新式主力舰留下来,对付日益强大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对此,德皇也持赞同意见。
法俄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之后,沙皇俄国的野心大大增强。随着亚历山大三世病重,由皇储、也就是后来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摄政,沙俄也开始大力建造新式战舰,在波罗的海对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个什么人,冯承乾心里非常有数。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尼古拉二世是沙俄的末代皇帝,也是一个野心与能力极不相称的皇帝。尼古拉二世有着宏伟的理想,把彼得大帝当成楷模,梦想着把沙俄打造成世界性强国,极为重视海军建设。可惜的是,尼古拉二世没有彼得大帝那样长远的目光,更没有伟人的魄力。沙俄葬送在他的手里,绝非偶然,与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冯承乾并没把尼古拉二世当成对手,可是腓特烈三世与俾斯麦却不这么看,认为这个极端亲法的皇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冯承乾不可能把尼古拉二世的事情告诉德皇与宰相,也就不得不做出让步,采纳宰相提出的建议,只派一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与几艘小型舰船前往远东地区,以青岛为母港组建远东舰队。
一八九四年二月一日,冯承乾履行承诺,任命提尔皮茨为远东舰队司令。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提尔皮茨将在三月一日率领舰队出发,在四月中旬抵达青岛,帝国将同时在青岛设立总领事馆。
准备工作由冯承乾亲自安排,提尔皮茨则负责具体事务。
当时,没有人知道,冯承乾安排舰队三月一日出发,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月二十一日,收到消息后,冯承乾就去了波茨坦皇宫。
“朝鲜的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陛下,你不觉得这会引发一场战争吗?”
腓特烈三世皱起了眉头,只是仍然有点不上心。朝鲜在地球的另外一边,离帝国十万八千里。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这次农民起义将成为大清与日本战争的导火索。”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这场战争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如果陛下觉得这场战争无关紧要,那就大错特错了。”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这场战争将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也将让我们知道下一场战争会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出面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