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不等于与英国进行造舰比赛。
如果仅仅比拼谁建造的战舰多,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绝对不是英国的对手,因为英国只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需要海军、还需要一支更加强大的陆军。更重要的是,英国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拥有的资源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多得多,有更多的本钱进行造舰比赛。
要想在海军军备竞赛中击败英国,就得重视质量,即战舰的性能。
所幸的是,这正是冯承乾的强项。
年底,冯承乾向腓特烈三世递交了修改后的海军发展规划书,随后三年仍然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主力舰。不同的是,冯承乾大幅度提高了科研经费,仅在一八九三年就多达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
审议的时候,冯承乾的海军预算规划遭到了俾斯麦的坚决反对。
在俾斯麦看来,没有必要花这么多的钱去搞科研,因为那是企业自己的事,与帝国政府没有多少关系。
冯承乾没有退让,而是直接提出了辞职。
如果俾斯麦不批准他提交的海军预算报告,他就向德皇提出辞职。
俾斯麦是聪明人,知道冯承乾与德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德皇已经对这位年近八十的宰相非常不耐烦了。如果为了海军预算这件事,迫使德皇在海军战争大臣与宰相之间做出选择,即便留下的是俾斯麦,也无法保证数年之后德皇不会换掉宰相,重新重用下课的海军战争大臣。
再说了,这只是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而已。
最终,俾斯麦做出让步,批准了冯承乾提交的海军预算。
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八九三年建造的主力舰被命名为“卡尔亲王”号,也被称为“血亲王”号。
这是一艘典型的主力舰。
冯承乾没再走极端,毕竟前三艘主力舰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没有一艘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力舰。
虽然德皇非常信任他,但是管理海军军费的皇储提出了异议。
“卡尔亲王”号的标准排水量只有一万四千吨,配备四座双联装三百毫米炮塔。为了便于锅炉舱与机舱布局,其中B炮塔位于一号与二号烟囱之间、C炮塔位于二号与三号烟囱之间。作为一艘火力、防护与速度较为均衡的主力舰,“卡尔亲王”号的最大航速只能达到十八节,与同期主力舰持平,主装甲带的厚度为二百八十毫米,略高于英国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