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长远之计(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六章 长远之计(3/4)

的。如果考虑到帝国的地缘环境,西有法国、东有俄国,南面还有奥匈帝国,更能明白,决定帝国命运的不是海军,而是陆军。

    重陆轻海,本来就是陆权国家的共同特征。

    只有国力足够强大,有能力跟列强争夺全球利益的时候,帝国才需要海军,也才会着手打造舰队。

    问题是,到那个时候,还来得及吗?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终败亡,与丧失海权,或者说错误的海权战略不无关系。设想一下,如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丧失海权,哪怕没有夺得海权,大战结果如何?

    冯承乾没有去想,他只知道,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且正确使用这支海军,大战的结局肯定会有所不同。

    他要做的,就是改变大战的结局,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争取一次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便任重而道远,冯承乾也别无选择,因为他不甘心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静下心来后,冯承乾决定首先制订一份长远发展规划。

    建设海军不同于建设陆军,不是招募军人、再进行几个月强化训练就能办成的易事,必须从根本上着手。

    海军的根本有两个,一是军人,二是战舰。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从不缺乏优秀的军人,即便是海军,官兵素质也高于对手。

    帝国欠缺的,正是足够强大的战舰。

    打造战舰的基础又有两个:一是工业实力,二是科技实力。

    作为欧陆新兴强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欠缺工业实力。即便历史没有改变,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实力也将在十年后超越英国,成为欧洲地区头号工业强国,由此成为英国的潜在敌国。

    显然,帝国欠缺的只是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积累。

    从长远来看,比如大战在三十年后爆发,眼前需要做的就是打好科技基础,而不是立即着手建造战舰。

    思虑周全后,冯承乾心里也有底了。

    三月十三日,冯承乾去了波茨坦皇宫,把亲手拟定的“帝国海军三十年发展规划”交到了腓特烈三世手上。

    “你给宰相看过了吗?”

    “暂时还没有。”

    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也好,现在还没有必要让宰相知道。”

    冯承乾笑了笑,表示明白皇帝的意思。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