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杨伯桥坐下后开口到:“上一次我杨家众多族人齐聚应是在五太叔祖进阶武人境时,那时也是济济一堂,不过应是不及此时人多,可见我杨家两百年下来族运昌盛。”
而其势弱致使嫁娶多是无修炼资质凡人,大大降低了后代出现灵耕农比例,循环往复越来越弱,但杨伯桥却无任何轻视,毕竟在宗法制中这可是两房的力量,加上自己长房已可敲定整个杨氏宗族大多事宜。
五房虽是人丁不旺,但因两百年前的最后一位武人境先祖,却是底蕴犹存,杨伯桥多次暗示也是模棱两可。
而杨伯桥因为是长房嫡脉,所获先辈遗泽最多,且历代所娶之人也皆为有修炼资质之人,一代代改善下来至如今后辈几乎都有修炼资质。
整个杨氏宗族中,除了杨家始祖,长房的两位武人境修士,其中二房、五房还各出现过一位武人境修士。
虽然成功突破到武人境,可惜时机不对,最后一位武人境先祖留下遗训,战争结束前不许再动用底蕴,直到杨明祯靠着祖孙积累及宗族相助再次突破武人境。
在杨伯桥老爷子走访过程中,长房其余三支欣喜同意,毕竟虽是分支但一个房头关系更是亲近,本就有意向靠拢沾光再加上杨伯桥亲自登门,自是一口应下。
三房、四房四支在故作扭捏后也应下合并,盖因两房在杨氏宗族中向来贫弱,祖上修炼到凡人境巅峰修士都是不多,对于族中事物少有决策,大多附和。
到了此时众人也都明白了其目的,竟是要整合整个杨氏宗族,其实祖上的四位武人境修士皆有此想法,奈何战争期间身不由己,不是陨落战场就是重伤而归坐化,根本有心无力。
其实四位突破武人境的先祖皆是以为到了杨家崛起之机,动用了祖先留下的部分底蕴再加上宗族相助才突破成功。
从杨始祖落户到青树村至今已有六百年,始祖有五子,青树村杨氏族人往上追溯都可归于这五脉,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各脉中也都分出了各支各房,有的人丁稀少的索性单过。
如今整个青村村有杨氏族人近五百户,约有两千五百余人,不过有修炼资质的族人却只有不到五百人,而达到凡人境五重的还不满十人,其中还大多为年老修士。
只因常年耕种灵田,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玉币,又无高深功法修为自然难以提升,至于为何近六百年才五百户族人,自然是玉州大战带来的影响,人口不丰。
收藏方便阅读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