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完中央,咱们一鼓作气,继续表表地方。
新修《汉律·武备章》有言:大汉统兵将军七十有二,其中,陆军边军将军四十,水军将军有八,武备将军二十有四,均授银印青绶,秩俸两千石,领天子诏而任之,与郡守同级。
各地将军,均以驻守地名加将军为号,比如那‘曲州三杰’中的邓延,因驻守华兴,又属于武备军,遂得华兴武备将军之称号。各地将军统兵两万至三万不等,下设中郎将、校尉等职。
地方文官亦有兵权,《汉律·城防章》定:州牧有兵六千,设牧卫长四人、牧卫尉十二人;郡守有兵一千八,设郡卫长二人、郡卫尉六人;县长有兵八百,设县卫长二人、县卫尉四人;乡长募乡勇。
帝国十二内卫、七十二边军、公卿州郡兵马,零零总总加起来,大汉帝国总兵力超过二百万,足称得上实打实的武备强国。
对于兵力的划分和兵权的给予,刘彦拿捏的十分到位。
仅从数字上看,即使三位统兵将军一同反叛朝廷,都不足以威胁一州安危,三名统兵大员一同举事,也都不足以威胁汉室皇权。
这番擎画,可以算得上是思维缜密、制衡有度,这也是大汉一统近百年以来,很少有骄兵悍将谋反作乱、以下犯上的最重要原因。
特别是近几年,刘彦招贤纳士,启用寒门,逐渐重掌权柄,哪怕是如今世族骄横,也很少有豪阀胆敢像十二年前逼宫长安或六年前的疆宁郡百里氏一样,想到‘兵乱’二字。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历代有贤君!
......
书归正传,除了守城、护卫、看守、巡逻、轮休的郡兵,被樊听南派往水河观的这四百郡兵,几乎已经是樊听南的全部家当。
这么些年,彰武郡守樊听南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款,并未付之东流,这四百郡兵,军容齐整,步履铿锵,个个生龙活虎,面露精光,十分精悍。
为首领兵两名郡卫尉高身阔肩、肌肉饱满,身后各负两把制式环首刀,杀气腾腾,打眼一瞧便是在生死沙场上退下来的百战老卒。
四百郡兵均铁盔玄甲、十人一队。
十人里,有四人手持钩镶、背挎短枪,有两人手持环首刀,两人持卜字戟,一人持重弩,另有什长一人,从上到下,算得上武装到了牙齿。
刀透寒、弩破风、雄赳赳、气昂昂,一行人信心满满,开赴水河观。
允诺相助的死士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