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因为交通不便,再加上双旺境域结婚开席又是中午之前而不是下午或晚上,所以亲戚朋友都是在结婚的前一天就过来喝喜酒。
至于酒米担,就是这个年代喝喜酒的标配。
来喝喜酒的亲戚朋友,都要挑着十斤八斤米和两瓶米酒过来,红包则用红纸包着放在米面上。
邓世荣作为媒人,他今天下午要到女方家喝喜酒,明天再跟送嫁客一起送女方出嫁。
邓世荣笑道:“不用一半,等丰收了,你拿个百八十斤谷来孝敬九公就可以了!”
……
邓昌平之前也听家里长辈说过这个事,闻言苦笑道:“这也怪不得当时的大队书记,毕竟他的本意是想照顾一下村里人,减轻大家的负担,只是想不到形势变化会这么快,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
两人聊了一会当年大队书记的往事,邓世荣才进入正题道:“昌平,我把你叫过来,是想把分给我家的田让你去种,到时你负责交公粮就行了,不知道伱愿不愿意?”
邓昌平一脸惊讶的说道:“九公,这田你不种的吗?”
再加上九公还是缸瓦厂的老板之一,所以九公不打算种田,邓昌平是理解的。
而九公把他叫过来询问,摆明了是在照顾他,毕竟现在的农村人都是在地里刨食,有谁会嫌种的田多啊!
“九公,感谢你对侄孙的照顾,我负责交公粮,等丰收了稻谷咱们一人一半。”邓昌平一脸感激的说道。
如今分田到户,既然自家不准备种田,那把田借给邓昌平种,是再好不过了。
想到这里,邓世荣便对小女儿说道:“阿珠,你去把昌平喊过来,我有点事想跟他说。”
“好的。”邓允珠应了一声,然后就走到小溪对面去喊人。
邓世荣道:“现在我家允泰在缸瓦厂做工,允衡和那三个小的在读书,我现在又转行开始做媒了,再种田就有些忙不过来了!”
随着邓昌福与官永英的结婚请帖发出去,以及邓昌梅去长田看家门的消息传开,村里人基本都知道九公现在开始转行当媒人了。
结果,没几年形势就变了,各村成立生产队,之前划给人家马村的田地,人家不肯还回来了。
所以才会出现我们村田地少得可怜,而马村田地却多到种不完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