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科举开幕(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02章 科举开幕(2/3)

聪慧和对学问的执着热爱,打动了一位路过的太学博士,被举荐入学。

    那时的他,当真是初生牛犊,朝气蓬勃。

    周宇日夜苦读,以为凭自己出众的才华定能在太学中脱颖而出,谋个好前程,光宗耀祖。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在太学里,他看着身边那些世家子弟,凭借家族权势,轻松获得珍贵的典籍、名师的指点,甚至未出太学就已在官场有了人脉铺垫。

    而自己,只能在破旧的书斋中,就着微弱的灯光,反复研读那几本翻烂了的经书。

    为了节省灯油钱,他常常天未亮就起床读书,等夜幕降临,实在看不清字迹了才作罢。

    到了寒冬腊月,他手脚长满冻疮,握笔都困难的时候,也从未想过放弃。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起码在学业上,周宇认为圣人诚不我欺。

    凭借刻苦努力,他不但在诸位同学间背书背的最好,在多场太学组织的辩论中也都屡屡胜利。

    无论是探讨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还是剖析当下时政的利弊得失,周宇都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禁为之侧目。

    有一次,太学举办了一场关于“治国应以德为先还是以法为先”的辩论会。

    世家子弟们大多主张以德治国,毕竟他们家族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道德礼教秩序。而周宇却站出来,大胆地提出了以法为先的观点。他指出,当下大汉吏治腐败、民生凋敝,正是因为法令松弛,权贵们肆意妄为却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只有严明律法,才能约束各方行为,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观点一抛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台下的世家子弟们纷纷露出不屑的神情,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寒门出身的愣头青,竟敢挑战传统观念。

    但周宇毫不畏惧,他列举了诸多历史典故和当下的社会乱象,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

    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他言辞犀利,逻辑严密,逐渐让那些原本嘲笑他的人闭上了嘴。

    最终,这场辩论以周宇的胜利告终,他也因此在太学中名声大噪。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什么卵用。

    甚至,周宇后来发现也许自己狂妄还给他带来难以承受的副作用。

    要知道,如今时代,想要出仕做官,靠的乃是察举征辟。

    而这举荐之权,大多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