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4/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4/5)


    茹韭儿听郑海珠将自己与赫赫有名的王微相提并论,心情于怅然中,也回暖了几分。

    又想到,陶公子不计前嫌,还出资来邀,游河论诗,给自己在行内挽回诸多颜面,茹韭儿遂向郑海珠道:“阿珠姐姐,我央你帮个忙。陶公子今日要寻访一位故人,住在城北的九莲庵。我现下实在乏力,撑不住身子了,可否拜托阿珠姐姐引陶公子去一趟?”

    郑海珠当即明白了,故人应是尼姑,陶公子不便单独去拜访,于是看看日头,爽快道:“好,我左右是要搭船回韩府的,正可给陶公子做一回向导。”



    郑海珠于她而言,与其说是女仆,毋宁说是女伴。

    这个女伴,很多时候都会发出并不阿谀顺从的声音,韩希孟反倒更敬她几分。

    



    郑海珠正盼着女主人转到这个话题上来,遂走过去,正色对韩希孟道:“小姐,顾家的奶奶们究竟是什么性子,阿珠不好没规矩地评说。但下山后,我将黄夫人送回宅邸时,她问我,你家小姐可是得了蛮夷之地的花样子,在学着绣,回头给她瞧瞧稀罕。她说是三小姐告诉她们的。”

    韩希孟转身,在琉璃灯的烛火中看着郑海珠。

    阿珠那最后一句,语含他意,流露出提醒警示,韩希孟岂会不察?



    “阿珠!你把小丫头想得不堪了些。”

    “小姐,她及笄了,不是小丫头。我也不是空穴来风地想出一头笑面虎,是我看到、听到的情形,让我作此定论。”

    韩希孟语塞,继而叹口气。



    语言的本质是思维沉淀,如果一个读书人,在潜移默化中,融合了你的语言习惯,往往也意味着他或她接受了你的思想。

    而韩希孟这样从小读书识字的闺秀,理解新事物,既不困难,也无犹疑。

    皆当作是福建商贸发达的沿海所习以为常的舶来语言。



    “阿珠,你认为希盈往外说是非?”

    “小姐,她不仅仅是个是非精,她对你是笑面虎。顾家那般好,嫁过去的却是你,不是她。她根本不愿意承认你与顾二公子情投意合、天造地设,她对你这桩姻缘的看法只有:我姐姐不就仗着当家的二婶宠她、才寻得这门好亲事嘛。”

    



    韩希孟仔细打量着彩线演绎出的战争画面,缓缓道:“是啊,譬如那些信土教的,原本也是穷苦出身,但聚在一起,便打着这个公神那个母神的名号,四处劫掠,欺负

本章第4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