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之中,三个囚徒便这般,在鸡汤香与猪粪臭交织的气味中,侃侃而谈,一时也不去想自己如今犹似待宰羔羊般的境遇。
恰这当口,却听院中脚步声杂乱,紧接着便响起那赤膊看守的公鸭嗓子:“咦,二当家,你怎地来了。”
而黄尊素,算是第二位名人,撞上的。
郑海珠不由嘀咕,倘使黄尊素不会死于这一次的绑架与寻仇,那他逃生的原因,是什么?
“名尊素,字真长。”
什么?
郑海珠大吃一惊。好在黑暗掩饰了她的神情。
浙江余姚,如今还有隐于一大片梅园中的黄尊素墓地。
万历末年的进士,宁波府人,初授宁国推官,不太常见的名字,沉厚的嗓音不老也不太年轻……所有信息都能对上,眼前此人,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黄尊素。
一年前,穿越来的郑海珠逐渐适应自己的身份、并开始实施自己的谋生计划后,松江名媛、后世所敬仰的“顾绣”创始人韩希孟,是她主动找到的第一位历史名人。
黄先生口吻平静地道出原委。
他的仇家,叫沈同和。此人也是今岁进京赴考的举子,在京中花重金买通礼部吏员,得以与亲家赵鸣阳在同一个号舍应考。
赵鸣阳学识文采都算上乘,自己作完文章,又代沈同和写,让他抄了。不想,沈竟然拿了会元。
黄尊素……那不就是,明末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东林党七君子之一?
如果没记错历史的话,他会在十年后的天启末年,因触犯大阉魏忠贤而被捕入诏狱,自尽于狱中,死的时候不过四十出头。
尸位素餐也好,有恃无恐也罢,吏治都已一塌糊涂,怪不得,再过不到三十年,大明就完蛋了。
只听韩希孟越发恭敬地问道:“小女子可否请教先生大名?”
原来此人竟是要去自己的故乡松江赴任,他这个松江的官,和自己这个松江的民,如今皆困于匪窝中。苏松一带的匪患,好生猖狂。
韩希孟又继续问道:“先生疑心的仇家,可有名号?”
韩希孟听完,心道,这黄先生,明明已高中进士,同场考生的舞弊,并不影响他个人求得功名